綦毋潜忙点头表示赞同略微有些窘迫地开口:“摩诘兄,去走动之时,可否能捎带上小弟呢?”
李隆基的哥哥宁王李宪生活奢靡,家里有宠妓数十人,不管是才艺,还是样貌皆属上乘,第一次来到宁王府和王缙和綦毋潜,险些被宁王府的富贵奢靡闪瞎了眼。宁王不但喜欢宝物和美女,有时,也喜欢附庸风雅,邀请一些文人墨客,诗酒唱和。
众人落座后,又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伴随着婉转悠扬的古琴声,翩然而出的是八位身着粉纱的妙龄女郎,女郎们抱着各色琉璃盏,里面放满牡丹和芍药的花瓣,她们分成两队,侍立两侧,紧接着一个不惑年级,锦袍玉带的大腹便便的男子从后堂信步而出,女郎们翩然起舞,纷纷向男子头上身上撒着花瓣。花瓣撒完,男子哈哈大笑,拽了一粉衣女郎在中间位置落座,中间高位上只有一把镂金雕花座椅,宁王便将那女子抱在他腿上。
一众宾客忙拜见宁王。他笑着命大家平身之后,一众目光都落在那女娘身上,单见她双十芳华,生的却是窈窕婀娜面如娇花,只是不言不笑面带哀容,却也有股西子褒姒的病弱冷漠的调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今日恰逢霜降,又逢我爱妾霜儿的生辰,有哪位才子,原为我爱妾赋诗一首,以表祝贺呢?”
立刻有人躬身站起,作诗迎合,溜须拍马。不料,那位美人依旧不言不语。
宁王不悦,拉着怀中美人的柔夷,温声道:“霜儿,你入府将近一载,本王你宠爱有加,金屋藏之,美食供之,难道你还不满足?莫不是,还在想着你那买炊饼的夫君?”
众人闻言,无不大惊,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宁王李宪荒淫无道,他的王府不远处,有一个卖炊饼的人,其妻子肤白貌美,模样俊俏,李宪偶然路过,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于是就送了丰厚的礼物给那个卖饼的人,抢走了他的妻子,并对其妻宠爱有加。
恰逢今日,李宪问卖饼者的妻子:“你还记得那个卖饼的人吗?”卖饼人的妻子继续默不作声。在坐的众人也鸦雀无声。突然玩味甚重,于是,李宪就让人把卖饼的那个人叫到跟前,与其妻子见面。两人相见之后,其妻双目注视着卖饼者,情难自禁泪流不止。当时现场的十余个文人看到这情形无不感到哀伤。
此情此景,李宪赶忙让现场人作诗。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愿触宁王的霉头。王维站了出来,蘸墨提笔: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于是,王维就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剧意义的《息夫人》。
看完此诗,宁王双眉紧锁,陷入沉默。大厅更是落针可闻。
王缙更是吓得一头冷汗,其他人都在想尽办法,讨好宁王,可兄长竟然写诗,替低贱的卖饼夫妇说话,来讥讽宁王殿下?这样一来,只怕不但仕途无望,反而得罪了宁王,以后兄长及整个王家,还有什么好果子吃?
宁王缓缓开口:“据《列女传》记载: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
在座的都是文人雅士,这个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由得轻声叹息。
宁王赞许地望向王维,点点头:“摩诘大才,此诗……呃,甚秒,甚秒!”
宁王又转过身,看着买炊饼的夫妇二人,叹道:“息夫人,如此节妇,当受世人敬之!既然你们二人情义深重,本王今日高兴,你二人便一起归家去吧。”
那夫妇二人闻言大喜,顿时涕不成声,忙给宁王磕头行完礼,又来到王维面前,磕头拜谢,快步离去。
作为一个弱女子,息夫人默默无言,或许就是她对楚文王最大的反抗了。而楚文王给予她的千百倍恩宠,在她眼里倒更像是千百倍的侮辱。
王维在这首诗里,巧用典故,却不着痕迹。开头的一个“莫”字可以说,就是息夫人的一声强有力的呐喊与抗拒。她抗拒的是贵族强权对人的压制,抗拒的是他人对自己忠贞不渝爱情的践踏,抗拒的是强权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抗拒的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与折磨!
而当着宁王李宪及在场众人的面,王维写下了《息夫人》这首诗,借息夫人的典故,暗讽宁王强取豪夺,自私残忍,代表卖炊饼者及其妻子表达了对宁王李宪的反抗,这份勇气是十分难得的。从此,王维在长安士子圈,声名远扬,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