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辋川风月鉴 > 第17章 第十七章 公主王孙自可留

第17章 第十七章 公主王孙自可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玉真公主李持盈款款驾临时,满园牡丹正在夜露中悄然绽放。她穿着月白道袍,云髻间只簪着一支青玉步摇,简单不失美丽,清雅不失高贵,出尘的气质和美貌,让满堂珠翠都失了颜色。

王维正在抚弄焦尾琴,忽觉鼻端萦绕着一缕降真香的气味——这般清冷的香气,他熟悉,曾在崔府老夫人六十岁生日时见过。

"此琴原是司马相如奏《凤求凰》时用的指法养出灵性。"岐王似醉非醉地叩着玛瑙案几,"可惜如今长安城里,竟无人能奏全《郁轮袍》九叠..."

崔九连忙抚掌表示符合,顺便,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扫玉真公主和宁王。

冰丝弦忽作昆山玉碎,惊起雕梁画栋间的栖燕。王维一袭白衣垂眸信手挥弦,宛如九天的神仙,指下淌出松风涧雨,宛如仙境非人间。琴身如镜,映出珠帘后青玉步摇的璎珞轻扫牡丹,露珠坠在七弦上凝成冰晶,叮咚声里赫然就是《郁轮袍》第三叠的"鹤唳寒潭"。

“果然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玉真公主走下高台,缓步来到王维近前,轻声道:"公子既知冰蚕丝遇情动则化雾,为何,偏在'空山凝云'处少按了商弦?"

玉真公主执麈尾拂开满堂烛影时,王维的左手正悬在十三徽上。他嗅到一缕混着茶烟的降真香,抬眼见道袍广袖拂落姚黄花瓣,恰坠在琴尾焦痕处。那花瓣上的晨露凝在冰蚕丝弦,竟化作雾霭缭绕指尖。

"冰蚕三十年方吐一寸丝。"王维忽将琴身微倾,雾霭在烛光中映出七彩虹霓,"此弦最忌红尘烟火气,方才...可是触了伤心事?"

玉真公主的麈尾顿在空中。穿堂风掠过水榭,熄灭了最近的六盏鹤灯。明暗交替间,王维看见她眸中泛起了,犹如太液池春冰乍裂的碎光:"明日延生观的碧桃开了二重瓣,王公子可愿携新诗换茶?"

五更梆子声里,王维在角门收到竹叶编的食盒。青箬笠下没有糕点,唯有一张洒金云纹笺,墨迹犹带桃香:"辰时三刻,竹溪石矶。"

次日,王维如约前行,晨雾未散的山径,清晨朝露将王维的竹纹绉纱袍,染成了苍青色。引路的小道童提着兔形琉璃灯,暖黄色的光晕惊起早莺,扑簌簌掠过新抽的紫竹嫩芽。转过九曲流觞亭,忽闻水声泠泠,见玉真公主赤足坐在溪畔青石上,月白道袍浸在春水里,足踝银铃惊散一池朱砂鲤。

"摩诘且看。"她指尖点向对岸,霞光里千树碧桃次第绽放,花影中竟藏着架精巧的水转诗屏。竹筒随溪流转动,木槌轻叩玉片发出清响,奏的正是《郁轮袍》残章。

王维拂开扑面柳绵,见青玉案上铺着信笺。公主纤纤素手忽执起他的腕,麈尾扫过虎口:"闭目听这山韵——水击青石如滚拂,风穿竹海似轮指。"

温热呼吸近在耳畔时,他笔走龙蛇写下"渔舟逐水爱山春"。忽有朱砂鲤跃出水面,鳞片粘在"春"字旁,洇开一抹胭脂色。公主轻笑拈起桃枝,蘸着鳞片朱彩在诗尾补上"春来遍是桃花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日影西移时,小道童捧来缠枝牡丹纹的秘色瓷。玉真公主将诗稿折成纸船放入溪中,又摘下发髻间的青玉步摇压住:"此纸舟若能在子时前漂到太乙池,便赠公子焦尾琴。"

王维追着纸船穿过十里桃林,方见星子初现云端,那只小船载着一抹青玉色正卡在芦苇荡中间。他涉水捞起湿透的诗笺,却发现背面多出娟秀小楷:"冰弦易断,祈君心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