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22章 二十二

第22章 二十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鸿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是周亚平他们集团公司西北直属厂与本市邮电企业的内联企业,主要是瞄准当时最先进的程控交换机技术,进行研制开发。

周亚平与姬羽辉电话约定,星期天到该公司见面交谈。

周日上午,周亚平与林铮来到“鸿信”公司。该公司位于市中心一栋商业大楼的26层,公司有三十几个人,大部分是高科技的研发人员。

姬羽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两人。

“真不好意思,姬总,星期天还要打扰你休息。但你知道,我们那种外资企业,平时是没有一点空闲时间的,如果我们两人同时请假,又担心邓老板有想法。”周亚平与姬羽辉一边握手一边解释。

“周厂长,完全理解!没关系,平时周日我也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姬羽辉笑着说,“我们这些人就没有星期日必须休息的概念。”

主客坐定后,周亚平把整个情况向姬羽辉详细做了介绍。

说到最后,周亚平叹了口气 :“现在真是没有主意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上头也知道让我再留在邓老板那里给他打工不太合适,但上面对合资一事又没有完全死心。因此,我只有按照西门主任的建议,与你商议,能否先到你这里来工作,过渡一段时间,看看邓老板那边今后有没有变化。”

姬羽辉端起水瓶,帮周、林二人杯子里续水,说:“你的情况彭总和西门都和我说过,我知道目前的尴尬局面。我这里程控交换机从研发到投产可能没有那么快,为了维持公司运转,正在考虑增加新的产品项目。听说你要来,我想,不如我们也建一个小的电话机厂,然后办理国内的电话机入网手续,在国内销售。你在邓老板的电话机企业搞这么久了,应该对办厂一事非常熟悉。这个工作就全权交给你,你看怎么样?”

周亚平懂得,我国的交换机由机械式向数字式转型,是一个艰难的攻关项目,需要一定的研发时间。“鸿信”公司先上电话机,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这个想法不错,先把电话机生产运作起来,打个‘短平快’,完全可行!”周亚平肯定了姬羽辉计划,“详细情况等我正式来了后再谈吧。姬总,你看我什么时候可以过来?”

“越快越好,这要看你那边什么时候办好交接,”姬羽辉说,“对了,小林是不是和你一起过来?”

“这件事我与总部汇报过,他们的意见是,由于林铮现在是邓老板的助理,为了维持好目前的关系,不能马上离开,还是让他继续在‘登字’企业里干吧。”

“行!那你就尽快去邓老板那里办理辞职手续吧,我这里都会给你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看看手表,已经上午十一点多钟了,周亚平站起来辞行:“姬总,没别的事我们就先回去了。”

“那怎么行?必须吃完午饭再走。”姬羽辉是个非常好客之人,不会让客人轻易离开。

午餐的地点是在公司附近小街的一家餐厅,看来饭店老板与姬很熟,见面就热情招呼:“姬总来了,老位置给你留着呢。”

林铮笑着打趣:“姬总,这儿是你们公司的第二食堂?”

姬也不客气:“没错,这就是我公司的食堂,但不是第二,而是第一。”

接着又像炫耀又像诉苦般地说:“你们不知道,我们集团在全国有多少子子孙孙的企业,经常有不少人,以各种理由,比如说考察学习,合作互联,寻找商机,等等,来到鹏城。我这人臭名远扬,来了都找我,我有什么办法,起码应该尽地主之谊吧。因此,这里就成了我们公司的食堂。”

接受了姬总在“食堂”的热情招待后,周亚平与林铮坐车回了“登字”企业。

第二天,周亚平向邓老板正式提出辞职。

由于此前早有沟通,邓老板并未十分惊讶,只是提出,能不能把林铮留下来。

周亚平顺水推舟地答应了。结局很圆满,虽然舍不得周亚平,但毕竟留下了自己的助理,邓老板也很高兴。周亚平顺利地办理了离职手续。

再次回到“鸿信”公司时,接待他的除了姬羽辉,还有公司副总经理王世宏。

姬羽辉介绍:“周厂长,这是王副总,王世宏。王总是我们的合作单位派来的代表,曾经在邮电大学教过书。”

周亚平与王世宏握手:“你好!应该叫你王教授,请多关照。”

王世宏也满脸堆笑:“早就听姬总介绍过你,是我们内地企业有名的厂长,幸会,幸会!”

姬羽辉对王世宏说:“王总,上次我与周厂长商量过,打算办一个小的电话机厂,完全由周厂长打理。前期有很多筹备工作,需要公司协调,你就辛苦一下,帮把手吧。”

“好吧!”王世宏满口应承,“但搞工厂我是外行,请周厂长多指教。”

“王教授,岂敢指教,”周亚平非常诚恳地说,“出力跑腿的活我来干,你们负责指挥、策划。”

说干就干,新工厂的筹备工作马上进入流程。

从理论上讲,实体工厂占地面积大,为了节省开支,应该建在郊区较好,这也是周亚平的意见,但姬羽辉为了便于管理,坚持把厂址设在离公司不远的一栋楼里。

接下来是设备选型采购。鉴于确定的是小规模电话机工厂,周亚平考虑只需一条插件线,一条带波峰焊机的焊接线和一条装配线即可。

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家,都是周亚平非常熟悉的。

在皮带流水线生产厂,周亚平与王世宏商议:“王总,你看看,这里的生产线,有两种座椅形式,一种是‘排排座’,一种是‘飞机座’,我们选哪种好?”

王世宏看了看摆放的样品线,同时看了看价格,说:“排排座的价格便宜不少。”

“是的,所以我很纠结。从生产的便利性来看,这种‘飞机座’座椅形式由于每个工位是单独一张操作台,工位清晰,产品及工装摆放位置充裕,操作方便,效率更高。”周亚平停了一会,“但我又想尽量节省一点。”

“我们还是考虑长远一点吧,不省这一点钱了,我看就订‘飞机座’的流水线吧。”王世宏说。

从设备订购到进厂安装,一个月时间全部搞掂。

“登字”厂有个生产线的线长,叫肖晓,是周亚平的老乡。听说周亚平离开‘登字’后正在开办新的电话机厂,闻信赶了过来,对周亚平说:“周厂长,还是跟着你干要踏实一些,让我过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