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珠白,绣花粉,而那一抹从旁溅出的血迹,是瘆人的红。
姜明月收回眺向重重红墙之后的视线,垂眸望着自个儿脚上的鞋子,再问,“那个被打的人……死了吗?”
许是两日前投井染上的寒气,这会子才显现出症状来,她问话时,声儿里裹着浓浓的鼻音。
寺人顺着她视线看去,看见她脚上那抹脏污,忙从襟怀扯出一方巾帕,矮下身子一壁仔细擦拭一壁小声应,“该是活不成了。”
“他犯了什么错?”
“也许……是归置错了老祖宗抄的佛经,奉上的茶水烫了,做事时手脚慢了,又或许……是他站规矩时的呼吸声,搅扰了老祖宗的清静。”
“只是这样,就要死吗?”
冰天雪地中,少女悲凉的语气自头顶上方响起,寺人恰擦完她鞋上攒珠。
将巾帕重新揣回襟怀,寺人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老祖宗是清河崔氏嫡女,少时便嫁了先帝,后来入主中宫,又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后、皇太后,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女贵人,接触的最多的是三尺竹简上的铁律和编纂成册的规矩,而非泥泞里挣扎的蝼蚁,铁律和规矩之下,蝼蚁一丝一毫错处,都是致命的……”
“蝼蚁……”
失声呢喃着这两个字,想象着方才道上未敢抬眼瞧的血腥光景,姜明月对这座华美宫阙的混沌印象,逐渐清晰了一点。
原来,这里不仅有王权富贵,还有时刻悬在头顶的尖刀。
小乞儿被她的私心指入禁中做老祖宗儿子那一年,才十一岁。
十一岁的边疆花子,既没头脑又没力气,蠢的连块馒头也要不到,还总被年纪长些的花子教训,这样一个在边疆市井都混不下去的傻瓜,又是如何在这座铁律和规矩至上的皇城生存下来的……
一定……很艰难吧?
思及此处,姜明月对这个无论从前饥寒交迫、还是现下权倾天下,都会乖乖巧巧唤她姐姐的小乞儿,有史以来第一次,生出了零零星星的愧疚感。
突然而然的,她很想见他。
但她,不能这样见他。
约莫是柳茹昭下了令,所以被关在姜氏祠堂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丫头婆子给她递换洗的衣物,祠堂数十支白烛燃烧出来的火光和她湿衣下身体的温度,支撑着她等来了繁小阿兄身上的那件夹棉外袍,只是繁小阿兄的外袍,没法子裹进宫来。
出祠堂时,她身上穿的仍是跳井那一日所穿的衣服,冬日的衣料子宽而厚,两天两夜也没能干透,触及肌肤那一层,隐隐还有些发潮,好在打眼瞧着狼狈的不那么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顾全了她一丝丝体面。
先头没有选择,现下有选择的余地,她想干净点,整洁点。
强忍下身体后知后觉传来的不适感,跟着御前寺人从东角门进入飞霜殿后,她没有立即去见正殿的小乞儿,而是央了后院一间配房、一桶热汤、一袭不带分毫湿意的素雪娟裙。
待她沐浴更衣罢,夜幕已经垂下来了,盏盏宫灯里的飞霜殿,大的没有边际。
桂殿兰宫雕梁画栋,目之所及富丽堂皇,可姜明月却没来由的想到了边疆七穿八洞漏风又漏雨的破庙,此间奢靡和彼间寒陋对照,她有种似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姑娘,”久候在工字廊上的寺人开口将她从似梦似幻的不真实感中拽出,侧身让出前行的道,“穿过此处,便是正殿了,圣上在那儿等着您。”
姜明月牵了牵脚下裙裾,拾级上廊,宫灯和积雪将脚下每一步都映的亮堂堂的。
这一次,寺人没有跟上来,走向小乞儿的,只有她一个。
工字廊尽头摆着一张黑色木照壁,照壁上是一条用金漆描成的幼龙,龙纹龙须,栩栩如生。
绕过照壁,站在八角琉璃宫灯阴影下,姜明月一抬眼就看见了花梨木书案后,借着烛火微光翻阅奏本的小乞儿。
褪下十二章缂丝衮服,单穿一件墨绿色暗花缎棉行袍,端端正正坐在楠木交椅里为前朝政事微微蹙眉的小乞儿,和姜明月记忆中那个得了半个馒头就仰起脸来冲她笑的心满意足的人——
大相径庭。
时光的刀,鬼斧神工,一转眼,便把从前涕泗横流的边疆花子雕刻成了雅人深致的王朝少帝。
倘或不是故人,不曾在八千里之外的地方见过对方为吃饱穿暖愁断肝肠的模样,兴许姜明月会毫不犹豫的相信花梨木书案后坐着的人,当真是这金堆玉砌出来的九重宫阙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