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阿尔法玛区的阳光比伦敦要炽烈得多。温翎眯起眼睛,调整相机曝光参数,对准山坡上那栋漆成鹅黄色的老房子——"边界实验室"的第二个据点,由当地社区协会无偿提供使用。
"小心台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些石子路有几百岁了,滑得很。"
十二岁的莉娜像只敏捷的山羊般跳上台阶,她蜜色的皮肤上洒满雀斑,两条麻花辫在阳光下泛着金红。作为社区派来的"小向导",她坚持要用"最真实的路线"带温翎和俞瑾言认识阿尔法玛。
"我奶奶说,你们要在这里做和伦敦一样的'魔法屋'?"莉娜歪着头问,同时灵巧地避让一位端着洗衣篮的老妇人。
俞瑾言扶了扶被汗水滑落的眼镜:"类似,但会更'里斯本'一些。我们想记录这个社区的故事。"
"那你们得先见见我的曾祖父,"莉娜宣布,"他102岁了,记得电车还没通到这里时的样子。"
就这样,在正式开展工作前,他们先被卷入阿尔法玛的日常生活节奏中。莉娜带着他们穿梭在迷宫般的陡峭小巷,介绍着看似普通的角落里的故事:那家蓝门面包店在独裁时期是秘密集会点,这个转角墙上的瓷砖画是一位水手为思念的妻子而作,那栋粉红色的小楼里诞生过著名的法多歌手...
温翎的相机忙个不停,不仅拍摄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场景,更捕捉莉娜讲述时生动的表情和手势。俞瑾言则在小笔记本上速记,时不时用蹩脚的葡萄牙语向路过的老人求证细节。
中午时分,他们被带到莉娜家的小餐馆。狭窄的店面挤满了熟客,空气中弥漫着烤沙丁鱼和大蒜的香气。莉娜的曾祖父卡瓦霍先生坐在最里面的专属座位上,虽然驼背严重,但眼睛依然明亮如年轻人。
"伦敦人?"老人听完介绍后哼了一声,"1934年我去过那里,冷得像冰箱,食物也难吃。"他挥舞着多节的手杖,"但你们要记录阿尔法玛的故事?这还不错。"
接下来的两小时,卡瓦霍先生用沙哑的嗓音带他们穿越时空——从地震前的繁华,到独裁时期的压抑,再到如今旅游业带来的改变。温翎悄悄按下录音笔,同时抓拍老人说话时颤抖的手指和墙上泛黄的老照片。
"现在那些游客,"卡瓦霍先生用手杖敲了敲地板,"只看到彩色的房子和法多音乐,却不知道每块瓷砖下面的血汗。"
莉娜端来一盘刚出炉的葡式蛋挞,骄傲地宣布:"我曾祖父的食谱,全里斯本最好吃的!"
温翎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香滑的内馅在口中绽放,确实美味非凡。她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做一个'味道的记忆'项目,收集社区老店的食谱和背后的故事。"
俞瑾言立刻领会:"配上照片和口述历史,最后整理成一本社区食谱。"
"还要有音乐,"莉娜插嘴,"没有法多的阿尔法玛就像没有盐的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