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她眼底的星轨 > 第11章 边界微光

第11章 边界微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怎么做到的?"她问俞瑾言,"让他们同意暂缓?"

俞瑾言推了推眼镜:"我告诉他们这里可能发现民国时期的建筑遗迹,需要□□门核查。"他顿了顿,"另外,我联系了报社的朋友,他们明天会来采访这个'城市变迁中的特殊家庭'。"

温翎忍不住笑了:"你什么时候学会这种手段的?"

"跟某个总能在镜头前展现人性光辉的摄影师学的。"他握住她的手,"三天后是市规划局的听证会,我查过了,这类拆迁案例有过特殊调整的先例。"

温翎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风景。阳光已经完全升起,为钢筋水泥的森林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边界"——不仅是城市与乡村、新旧交替的地带,更是冷漠规则与人性温暖相互渗透的空间。

工作室里,他们立刻投入工作。温翎筛选照片,俞瑾言起草听证会陈述稿。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工作台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在墙面交汇。

"这张。"温翎突然指着一张照片——小森将手放在奶奶布满皱纹的手背上,两只手都被阳光照亮,背景是虚化的拆迁标语。

俞瑾言凑近屏幕:"配上这个标题如何?《在倒塌之前》?"

温翎摇摇头:"太悲观了。"她思考片刻,"叫《晨光中的坚守》怎么样?"

俞瑾言微笑点头,在文档中记下这个标题。他们的工作方式越来越默契,常常只需要半句话,对方就能领会完整的意思。

傍晚时分,门铃响起。来的是周扬,他刚从欧洲回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听说你们需要这个,"他神秘地笑着,"柏林城市更新中保护特殊家庭的案例汇编,德语部分我已经翻译好了。"

俞瑾言接过文件袋,难得地露出惊喜的表情:"你怎么知道?"

"苏梦告诉我的。"周扬看向温翎,"她说你们肯定需要国际案例支持。"他顿了顿,"对了,主编让我问问,《边界》系列能不能给《艺术前沿》做独家连载?"

温翎和俞瑾言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这个偶然开始的专题,似乎正在成长为他们下一个重要项目。

夜深了,工作室只剩下电脑屏幕的微光。温翎揉揉酸痛的肩膀,发现俞瑾言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文稿散落在胸前。她轻手轻脚地取来毛毯,却被他突然抓住了手腕。

"没睡,"他声音含糊,"只是在思考。"

温翎在他身边坐下:"思考什么?"

"听证会之后,"俞瑾言睁开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故事都值得继续记录。"

温翎点点头,看向窗外。城市的灯火依然明亮,但在某个角落,一栋老房子里,陈奶奶和小森可能已经入睡,做着或许关于去留的梦。三天后,他们的命运将迎来转机,或者不得不面对离别。无论哪种结果,她和俞瑾言都会用各自的方式,让这个世界记住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庭。

"我们会一直拍下去,"她轻声说,"直到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俞瑾言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