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花重锦官城 > 第3章 弱冠之年

第3章 弱冠之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家二哥看了看他家的小院儿,颇有些意外,边走边道:“你哥最近可以啊,跟变了个人似的。”

何牧四点点头,回应他:“他也就会读点书了。”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渐渐走远了。

同一时间,锦官城四大街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行人你来我往,匆忙打着伞往家里赶,有了年头的青石踏板不平整,积起一个个水洼,踩一脚便溅起一溜水打湿衣角。

翻过一堵矮墙,二街好些摊子收了货,往前走几米,茶肆里头在说书,堂下坐了好些人,店家在外支了个棚子供人喝茶避雨。

台上说书人在讲与锦官城紧邻的歙县里有名清官刘老爷的故事,廉洁奉公,从一村之长升到了一县之官,歙县百姓无不爱戴,感念其功绩,在他死后为其修祠著书,名声大到连锦官城也有所耳闻。

不时,棚下挤进来一个汉子,看样子是个外乡人,大马金刀地坐了大半条长板凳,嗓音浑亮的让小二来壶茶。

邻桌的人听见熟悉的声音转过头来瞧他,顿时调笑道:“杜老二,你从北来,没去喝过白娘子酿的酒?喝口糙茶都叫得这么响亮。”

杜老二转眼望他,原是清水村的熟人,先叫了声李大哥,面对调笑很不当事儿地回道:“嗐,那白娘子四海为家,她的酒哪是轻易尝得到的。”

南不下渭河,北不上京城,五省白娘子素有远名,得她一壶酒,一醉解千愁。

“也是。”李大哥心有戚戚地点着头,又笑道:“我们锦官城也是一等一的好山好水好人家,热闹又繁华,她要是肯过渭河来我们锦官城走一遭,再是千般愁万般怨也消了,到时候还怕她离不得。”

杜老二闻言哈哈大笑,小二把茶上了,他一拍桌,仰头把茶灌了,附和道:“这倒是实话,但要说好山好水,还是你们清水村养人,再过几年怕是要变成县了。”

清水村原是知州府下最小的管辖地,几个村里人最少,后来慢慢壮大,现在已经是人丁最多的村了。李大哥听了,从邻桌移过来,坐在他对面,也倒了杯茶润口,颇有些说书人的姿态,道:“你是外乡人,还不知道我们村有个传说。”

杜老二来了兴致,凑近了些。李大哥徐徐道:“这事儿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的,讲清水村本就是块有灵气的好地方,但被妖的邪气所摄,才不显露,直到一百多年前有个和尚经过,收了这妖,我们村才有现在的福泽绵延。”

“嘶,还有这事儿?”杜老二稀奇道,“那你们村还真不简单啊。”

“嗯,那大妖就镇在我们村的迦南山上,现在都没人敢上去。”李大哥郑重其事的追加道。

杜老二直起身半信半疑,台上说书人忽然一拍惊堂木,眼里挤出点泪花,俨然一副戏到深处的样子,声音颤抖地讲述清官刘老爷尚任一村之长时,为修书院,累到呕血的戏本。

杜老二思绪被打断,另起一头,问李大哥:“欸,说来我还没问,你家老爷子都这个岁数了,你不在家里好生照料着,怎么还有闲心来茶肆闲坐?”

“嗐,这能怪我吗?”李大哥把下巴往堂里一扬,愁道,“老爷子脾气倔,耳朵都半聋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来这茶肆听书,劝不动。”

展眼望去,穿过狭长的过道,说书人的声音在堂内盘桓,台下正中位置垂着一头花白的头发,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坐在椅上,从褶皱不堪的一丝眼里流出一滴混浊的水,仿佛是自说自话,咝咝道:“村长……我们村的,南……月在……山上,小豆子……记起了。”

孱弱到自己也听不见,堂内喧闹依旧。

蒸笼盖一揭,热腾腾的香气溢出来,伙计将碗一一夹出来放进食盒,提起来平稳送到桌上,“客官,您的两碗糖蒸酥酪好了。”

茶肆旁边支着的窗檐一滴一滴落着雨,何璟支颐着头,听到声音,不见被惊扰的神色,将目光从那两人身上移开,掏了一锭碎银放桌角,然后提着食盒和一捆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出了会食堂。

伙计送到门口,在檐下替他递了蓑衣穿上,连道着:“客官慢走。”

何璟经过茶肆门口,隔着蒙蒙细雨,有意无意地瞥见里面油尽灯枯的老人,心头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他压了压箬笠,加快脚步离了茶肆。

已经许久不见南月,那只妖可还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