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开局被拐,在乱世基建 > 第21章 过年

第21章 过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除去王御熙在构思过年晚会,一进腊月,其她百姓也在为过年做准备。

中杨村。

天刚破晓,李大婶便麻利起身,一把掀开丈夫和男儿的被子,嚷嚷道:“日头那么高,还不起!今儿个得把家里拾掇得溜光水滑,干干净净迎新年!”

她丈夫杨老二,睡眼惺忪,嘟囔着:“急啥哟,这年还早着呢。”

“早?”李大婶双手叉腰,“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坏了。赶紧的,别磨蹭!”

男儿也被吵醒,打着哈欠说:“娘,我再睡会儿嘛。”

“睡啥睡!”李大婶瞪了男儿一眼,“你个懒小子,不干活儿,年可不过了?”

清扫工作开始了。

虽说她们家只是一个窑洞,比起村长家那房子,打扫起来倒是不那么费劲。

中杨村就村长有房子,拥有的耕地也是最多的,在之前算的是小地主。

李大婶清理蜘蛛网和灰尘,陈年蛛网簌簌落下。随后,擦拭家里为数不多的桌椅板凳。

接着,她清扫地面,将角落里堆积的灰尘和杂物一一扫出。

男儿找来一块抹布,爬上梯子,擦拭着窑洞墙壁上。

然而,干了没多久,杨老二便觉得浑身发冷,再加上他本就有些偷懒的心思,便找了个借口,说要去别家串串门,了解一下村里的新鲜事儿,实则是想找个地方躲清闲。

忙碌过后,李大婶自觉家里焕然一新。

转天,男儿迫不及待地拿出精心挑选的门神画像。画上门神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好似能将一切邪祟拒之门外。

要不说外地人会做生意,有些人看出平原县变化,过年前便在县里卖起东西,还有些卖货人还来到村里交易。

这门神画是前几天村里来了个外乡的卖货人,李大婶家买的。要不是如今日子渐渐好起来,她还真舍不得花这笔钱。

男儿在大门上刷好浆糊,小心翼翼地贴上门神。李大婶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嘴里念叨:“贴上这门神,年味儿一下子就浓了,来年咱家肯定平平安安。”

很快,小年到了。这一天,对李大婶一家来说至关重要。李大婶着手准备祭拜灶王的供品。

往年家境贫寒,供品不过是些粗茶淡饭。可今年,沾了马家河盐田的光,日子宽裕不少。

李大婶特意攒出来的鸡蛋,几个月前,家里养了一只鸡,平日里下的鸡蛋都拿去卖钱了,一家人谁都舍不得吃。好不容易盼到过年,才总算攒下了这几个。鸡蛋颗颗圆润饱满。

她又拿出一块白花花、颤巍巍的豆腐,这是昨天特意去集市上割回来的。看着这块豆腐,李大婶的眼神里满是满足。

供品除了这两样新添的东西,还有平日里常吃的麦饭。

供完灶王,这些食物自己就可以吃了。

望着这些供品,李大婶不禁感叹:“你瞅瞅,今年小年咱过得可有模有样了。往年油盐都舍不得用,现在不仅能敞开吃,还能给灶王供上这么好的东西。”

敞开吃只是李大婶对比之前,她们家可不能算敞开吃。

杨老二在一旁点头赞同,“多亏县衙啊。”

说起这好日子的由来,不得不提马家河的盐田。

传说马家河那片地曾经是个大湖泊,后来湖水干涸,就形成了一大片盐地。

如今,这里的盐田产量极高,而且能产出两种盐,一种呈黄色,一种呈白色,据说都含有丰富的碘。

‘碘’这东西,李大婶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县衙宣传对人好。

王御熙更是别提多开心,碘盐能预防甲状腺,要不然在这内陆,去哪找海带和海鲜。

而且这地方,产盐一个生意,晒芒硝又是一个生意。

芒硝既在玻璃厂和造纸应用,也能作为中药材卖出去。

如此,马家河那边的镇子一下子发达起来,一家好几代不用靠天吃饭,制盐便能活。

成十上百的盐棚搭起来,县衙专门发的盐锅。

周围的百姓突然有了工作,家家户户都去盐田忙,有些奢侈人家忙不过来,还雇佣其她村的人。

这样一片带一片,马家河连带周围的村子生活都变好了。不仅能赚钱,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也便宜了。

这便是李大婶家过年有滋有味起来的原因,没有盐,饭怎么可能会好吃。

另一项,就是油。

城郊养的猪,城郊农户养的猪,头头膘肥体壮,又白又大。熬出来的猪油,色泽温润,香气扑鼻,光是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

往来的商人从外县运来了油。再加上县衙体恤贫苦百姓,发放了救济钱。靠着这些,李大婶也有了机会买上一点油,让自家的餐桌也能添些油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