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等了一会儿,见他们视死如归盯着她,没有态度软化的迹象,就果断招呼众爱卿平身,开始进入今天的议题。
老皇帝死了,出海寻仙山的机会当然要暂停,大雍国目前还经不起这样的物资人力耗费。
喊停老皇帝一些不合适的政策,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新帝上任,接受的是一地鸡毛的烂摊子,明珠忙着呢,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哪有时间浪费在和几个臣子僵持上。
上朝第一天,明珠和臣子磨合得十分顺利,朝堂上广泛纳谏,上奏声此起彼伏,死水般的朝堂久违地迸发出活力。
被全朝堂忽略得彻底的几位顽固老臣,傻眼看着这一幕:“……”
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君臣相得、政清吏明,一切都很完美,只除了龙椅上坐着的是个女子。
女子……
激烈的政策讨论就在耳边,不同观念的臣子各抒己见,龙椅上的女子认真倾听,也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本来已经准备大不了一死反抗的几位老臣默默收回了脚步,不确定,再看看。
这次早朝持续到午时,方才渐歇。
太监唱喏退朝。
明珠打了个哈欠,昨晚宫变,今早又头脑风暴了一上午,哪怕她已经锻炼过这具身体,一时也难掩困乏。
余光看到那几个不愿行礼的顽固老臣,安静地跟着人群往外走。
明珠眨眨眼,她都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了,没想到这一届的刺头挺温和,既没有疾言厉色引经据典把她骂得狗血临头,也没有士人易怒一头撞柱头破血流。
不吵不闹,不参与,不配合。
就,还挺情绪稳定的。
还挺情绪稳定的几个人直到踏出皇宫,回到家,也没被人拦下,仿佛只是普普通通出门上朝回来,原本在家里担惊受怕的家人们看到他们平安回来惊喜又意外。
以自家丈夫/爷爷/兄长的脾气,还以为此去凶多吉少了呢。
新陛下还挺有容人之量的。
如果明珠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一定嗤之以鼻。
她又不是什么以杀人为乐的暴君。
这几个老头都一把年纪了,只是不愿意配合干活,也没大错,等科举提上日程,把他们的位置换上愿意干活的人就是了。
多大点事。
上朝这几天,一条条行之有效的政令颁布下去,改善民生,修补这个国家破破烂烂的班底。
众臣虽然累,但是心里踏实。
朝臣们纷纷发现新陛下的优点简直数不完。
自她接手以来,整个朝堂运转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政令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又看那几个顽固老臣,明珠怔了下,她还以为他们不会再来了,毕竟她又没强制他们上朝,何必相看两厌。
没想到第二天又看到了他们。
几个干巴老头依旧不出声,默默站在原地看他们热烈讨论,竟然有些孤寡可怜。
很快明珠就投入政策讨论中,从各方意见取长补短,没空再关注几个孤僻老臣。
不过那几个老臣却是一直默默注视她,认真观察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越看越惊喜,越惊喜越沉默。
于是明珠发现,那几个老臣竟然日日不落,每天都来早朝打卡。
嗯……这是什么新的抗议方式吗?
时光飞逝,登基大典前一天的朝会。
一个青年侧步而出。
“臣有本奏。”
原本热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明珠看着出列的人,她认识,是三皇子麾下的谋臣,名叫周文。
三皇子已经伏首,明珠见他有几分真才实干,而且手里干净,就没管。这人也乖觉,前段时间只是默默干活,并不惹眼。
可是现在……众朝臣暗中视线交流,眼见明天就是登基大典了,他此时出列,很难不叫众人质疑他的动机。
明珠清脆的声音落在安静大殿里,格外清晰:“说。”
“洛水大患,民不聊生……”
这事明珠知道。
很早之前,罗师旋就是跟着军队去了洛水救援。
一个月前明珠刚接手大雍,就把安置洛水一带的难民列为紧急待处理事项,如今已经迁移安置得差不多了。
只是治标不治本,大雨一日不停,难民一日无家可归。
再这样下去,下游的农田就全淹完了。
而且接连几个月阴云连绵,的确太反常。
周文的平板一样的请奏声响在大殿里,整个人匍匐在地上:
“……民为国之本啊陛下!尚有数万子民流离失所,民生未安,何以安社稷?”
听着他道德绑架,众朝臣气得吹胡子瞪眼,这人怎么说话的,怎么听起来他们陛下像是什么我行我素的昏君一样,可是他们又不是没管,已经接连派了几波人下去。
就连安置难民的方案,都是陛下带人熬了几个大夜修订出来的。
擅长水利的官员也几乎全部派过去了。
可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如何能是人力所能干预的呢!
这人简直耍无赖嘛!
接连几月阴雨的确古怪了些,明珠比众人想的深些,几乎是下意识想到了这个世界可能有灵气的事,当即拍板决定:
“我去洛水一趟。”
“万万不可啊陛下!”
“陛下三思!”
朝臣跪倒一片,可惜收效甚微,更改不了明珠的心意。
见她一意孤行,本来还在观察的几位顽固老臣急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身为皇帝,怎么能去灾区以身犯险?
看,女子还是太妇人之仁,被人一逼就容易自乱阵脚!
果然没了他们不行!
这人以下犯上,就该打入大牢,以儆效尤嘛!
明珠眨眨眼,意外道:“可是你们从来没行礼,也没参与过政务,我以为我应当不算你们效忠的陛下。”
所以你们管不到我。
“……”
老臣们这才发现自己一时情急,竟然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索性破罐子破摔。
众目睽睽下,几个三朝元老站定,抬手,躬身,朝明珠认真行了大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请起。”
几人在搀扶下起来,老脸尴尬发红。
察觉明珠没有刁难,同僚也都是善意的调侃后,再次挺直背脊。
这么好的陛下是他们的陛下,说明他们有眼光有福气啊!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几人瞬间安慰好自己。
还要再劝陛下改变心意,明珠已经干脆利落安排起了几个有能力的臣子监国。
明珠借鉴了一套相互制约的制度。
如果臣子们配合得好,应该能撑许久。
她心意已决,众臣心塞离去。
大殿人都走得差不多,“殷寒舟”留了下来,明珠挑眉:
“你还不走?”
方才众臣劝谏时,“殷寒舟”一直没出声,此时眼底情绪加深,忍不住问道:“你真要走?”
“只是去一趟看看情况,又不是不回来。”
“殷寒舟”意外坚持:“洛水说近不近,就算你下午出发,来回往返,你明日也赶不上礼部赶工布置好的登基大典了。”
“事急从权嘛,推迟一些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的。”
“可是吉时……”
“皇位都是抢来的,还在乎什么吉时。”明珠琢磨出不对劲了,探究的视线落在对面人身上,“殷寒舟,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挺迷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