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炮灰她碾压全场[快穿] > 第72章 第 72 章

第72章 第 7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明珠带着一行人,快马加鞭,不过五个时辰就到洛水县。

几个月前,似乎罗师旋跟着军队也是来的这个方向。明珠找人问了问,得知罗师旋果然在这里,正在河堤帮忙堆沙袋。

明珠决定先和罗师旋汇合,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

明珠顺着士兵指路的方向找过去。

上午雨停了一小会儿。

此时河堤堆沙袋的人不少,大多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和一些身强力壮的农工,众人已经泡在水里好几个时辰了,埋头苦干,和时间赛跑。

明珠等人一到,立马就在散点状分布的人群中看到了罗师旋。

不是因为她是人群中为数不多的女子,而是她状态太特殊,在扛着一个沙袋都吃力疲惫的群体中,只有她左右两边各单手拎着一个沉重的沙袋健步如飞越过旁人,犹如唯一一点亮色,格外显眼。

明珠没下去添乱,身边随从大声喊了句罗师旋的名字。

小姑娘身上鲜亮的红色骑装被染得看不出颜色,头发和脸上都是泥点子,听到自己名字后望过来的眼睛,依旧又明又亮,如同澄澈的星子。

明珠出行决定得太匆忙,谁也不知道新帝在登基前一晚离京,竟然来了洪水泛滥的灾区。

罗师旋忙得脚不沾地,见到明珠后愣了半天,脑子转不过来,机械性地将沙袋堆在该放的位置后,身体反应快过脑子,先一步快速朝明珠这边奔过来。

“明……陛下!你怎么来了?”半途及时改口,她挠挠后脑勺,“我还没来得及去恭喜你呢。”

明珠递过去干净毛巾,给罗师旋擦掉脸上的淤泥,一边回道:“听说这边雨停不下来,就过来看看。罗百户有时间带我们去周边转转,了解下情况吗?”

明珠找人打听罗师旋位置的时候,士兵先愣了一下,随后恍然大悟。

“噢,你问罗百户啊。”

明珠才得知,罗师旋如今已经成功入军,还靠献计有功,晋升为百夫长。

这个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亮眼。

更何况她身上还有另一个标签,是大雍成立以来,第一位女百户。

明珠欣慰地看着面前的女孩子,眼神骄傲,再一次确定,她一定会实现她的梦想,成为一位名留千史的优秀将军。

罗师旋有些害羞。

刚来灾区她还不适应,后面见多了生死离别,心智沉淀了很多,目光坚毅,已经有了百夫长的气势。

不过此时被昔日好友骄傲的目光笼罩注视,心里那点还没磨灭的孩子气控制不住冒出来,罗师旋得意地晃了晃马尾。

“怎么样,我是不是很厉害!”

“等我换个衣服,带你们安置区那边转转。”

罗师旋动作很快,不到一盏茶功夫,就换了身干净衣服,头上的泥点也擦干净了。领着明珠等人一边走,一边介绍基础情况和区域分布。

看罗师旋介绍就知道她这番成绩不是浪得虚名,罗师旋是真对这边用了心,对物资、粮食、灾民安置了如指掌,排水设施、工程进度也能说上来很多。

而且言之有物,并非泛泛而谈。

偶尔还穿插几句之前的故事。

“……本来灾民安置物资不足,先帝拨下来的物资经过官员层层盘剥,我们当时连稀薄的米粥都不够分,可是京中当时的情况,朝堂上乱成一锅粥,先帝根本顾不上这边。好多体弱的老人孩子受不了,快被活活饿死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官方的米粮拿不到,我们只能去民间要。或威逼利诱,或晓以情理,富商豪绅世家大族都捐了些,解了燃眉之急,可非长久之策,谁也不愿一直充当这个冤大头。很快就再次捉襟见肘。”

罗师旋指了指路过的高耸石碑,还没打磨只是个雏形,只能算是一块比较大的石头。

“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立功德碑,把捐钱捐物的名单都刻在碑上。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下,能有这样捐钱换名声的机会,都心动不已,又有些之前抠搜逃避捐赠的商人寻过来捐了些财物。”

罗师旋的声音很有感染力,明珠皱皱眉:“这种程度应该不够。”

她来时注意数了下,发现即使已经迁移了一部分人去外省,此地依然人数众多,要养活数万人,仅仅靠商人不痛不痒捐的那几毛钱可不够。

“是不够。所以后来我们放出风声,凡是功德榜前十,不论出身,都可以获得科考的资格。”

这可是改变出身的机会!此消息一出,全县城震动。

明珠意外:“吏部竟然肯同意?”

“假的。”罗师旋说起来语气稀疏平常,仿佛说的不是掉脑袋的大事,“公告是我叫人用萝卜刻了个假章。原本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先把面前这关过了,过后我再向朝廷争取,走走关系,或者用我军功换也行,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水患还没解决,皇位先换了人坐。

自古以来,假传政令都是触犯皇权的大忌,明珠身后一串官员听得冷汗直流,不时用眼神偷瞄明珠的反应。

明珠展颜一笑,不吝夸奖:

“事急从权,你做得很好。”

罗师旋又得了一次夸奖,谦虚地道了声哪里哪里,实际嘴角已经裂到耳后根了。

笑呵呵跟他们讲后续的故事。

商人们能攒下偌大家业,也不傻。

馅饼一下子画太大,反倒不敢轻易相信,卸磨杀驴的故事他们还是听说过的,谁也不敢当出头鸟。此时,一位外地的行商慷慨解囊,直接捐了一大笔钱,成为榜一,打破了诡异的僵持。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些东西就是怕抢。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百姓,都有一个朴素的共识,有人争抢的东西,那就证明一定是好东西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