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棠闻声抬眸,雨水沾湿那人的眉眼,衣角洇出深色。
泛黄的油纸伞隔开水汽,两人隔着雨帘相望。
“峨眉下秋水。似赛九底、邮他三五二……”
来人的目光深邃,眉宇间恰如秋水明净,映衬了曲子。
他缓步走近,油纸伞微微倾斜,雨水顺着伞骨滴落,仿佛晶莹珠链。
幽暗目光里蕴含的深意似在表达什么,却难以言明。
“恢复得不错。”谢年祈放下手中的糕点。
此话一出,曲声戛然停止。
芺青的手指在琵琶弦上颤抖,低头避开来人,一声未吭,冒着雨跑回后院。
二人站在檐下,静看芺青越行越远,心里皆知她还不愿面对谢年祈。
“怎的突然过来。”易棠沏了一壶茶。
茶香四溢。
水雾模糊二人间的距离。
雨淅淅沥沥,越下越大。
眉梢沾染湿意,他眸中的寒霜化作柔和,微冷的声线清晰掠过易棠耳畔:“小的时候我娘时常哼唱这首曲子。”
国公府夫人?
妇人端坐明堂上的身影浮现眼前。
易棠见过国公府夫人,夫人端庄得体,举止优雅。
可芺青弹的琵琶曲为乐楼女子所学,大户人家的家眷哼唱乐楼里的乐曲,未免轻佻一些。
她晃了晃脑袋,实在无法将国公府夫人与这首曲子联想到一块儿。
察觉她困惑,谢年祈浅笑:“我六岁丧母,你见到的是后来者。”
轻描淡写地道出幼时经历,他倒无甚心理负担。
如此说来,谢年祈的生母善弹唱,出身较世家小姐低出许多差距,嫁入国公府只能当妾,他却是国公府中最受宠的幺子。
可见其生母在辅国公心中的地位。
那人似看透她的心思,继续道:“家父母恩爱,母亲在世时家里只有她一位夫人。”
“排在我前头的大姊和二哥皆为亲族中的孤儿,独身活在世上过于可怜,家父便收留了。”
话落,他偏过头看雨。
母亲过世后父亲想他有人教导,续弦了吴氏,便是当今名望颇高的国公府夫人。
幼时记忆涌现,吴氏待他确实不算好……
骨节分明的手紧扣茶杯,指节泛白。
易棠看在眼里,干笑了两下,吞咽一口茶水。
谢小公爷的纨绔名号传遍京城,世人皆道其行事乖张,性情无常。在她眼中还有一项,阴险狠辣。
幼时丧母,继母亏待。这人性子古怪,竟是童年经历所致。
原书未提及这位皇城司副使的往事,此时突然得知,她一时无措,不知该作何反应。
劝慰?他好似不需要。
思酌片刻,她轻咳一声,话题引到柳家大院的案子上:“那夜我在地牢中得一女子相助,贵女装扮,名唤苏瑗,你可有印象?”
“苏瑗?”谢年祈眉目微动,须臾皱眉道,“与相府嫡女名字相同。”
他放下茶杯,语气中多了几分认真:“丞相府的苏大小姐才情出众,温婉贤淑,是京城中数一数二的才女。”
“苏小姐自幼体弱,平日里深居简出,”话锋一转,他垂下眼,“怎么被拐进这等阴暗之地。”
此事确实蹊跷,苏瑗困在地牢已有些时日,却不见丞相府搜寻,更何况她的身份尊贵,出入皆有仆从保护,如果落入贼人之手。
事态发展至今若不快些结案,日后谢年祈上朝,苏丞相非得参他几本奏折才肯罢休。
雨势渐强,冰凉雨水散尽泥土腥气。
谢年祈站起身,再次撑开油纸伞,遮挡瓢泼大雨。他望向易棠,眼神恢复清冷:“你继续留意芺青,苏瑗交由我处理。”
说话间他行至院门前。
木门开合,易棠瞧见榕树下的景象。
小厮卸下树上的莫初,放在草席上,潦草卷裹过后抬起席子,走向柳家后门。
灰白的手臂自席子中垂下,透过雨水她看得真切,那不是活人的肤色。
莫初,死了。
雷声轰然炸响,闪电划破天际,短暂照亮阴沉天幕。
雨珠鼓点般密集地砸在伞面,易棠的心跟着这节奏沉落。她看向谢年祈离开的方向,目光复杂。
莫初的死让案件更添几分紧迫,这柳家大院的水,远比她想得要深。
马鸣声起,大院的门忽然打开,皮靴踏水声在雨中刺耳。
五名披着蓑衣的汉子动作拘束,为首的冯里挥手指挥。
紧接着十三名少女从门外鱼贯而入,身上的衣衫吸饱了水,紧紧贴在身上。
“都快走起来!别淋坏了!”冯里扶稳斗笠,驱赶那些愣在原地的少女,催她们赶紧进屋。
一众少女像受惊的鹿群,朝着大院深处奔跑,偶有跌倒的,顾不上疼痛,立即爬起来继续前行。
她们的眼中充满恐惧与绝望,好似这场雨中的每一滴雨水重达千斤,压得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