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宫殿里,兰清儿就打开了小报,只见标题上赫然写着:昌乐公主驸马的真实身份是--
吓得兰清儿险些将报纸扔进火炉里。
室内暖炉正烧着炭火,香火也烧着香。椒房生暖,暖阁生香
兰清儿翻出九寒图,数了数--今日是初五,初八正好是他们考完出来的日子。
一想到这,兰清儿决定给梁舟做个公主特产浪灯。
跑到书桌前才发现书桌上堆满了纸,是他们考试的策论。
这次会试整体难度不大,又是只给京城一圈内的考生的,所以在考题上没什么限制,但在这次策论上倒是给他们出了个难题:
策论有三篇,第一篇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主题,第二篇《曹刿论战》但主题不能于第一篇相同,第三篇主题是两者。
在一天都不到的时间里写完三篇和剩下题目。这考题一出就被满城书生唾弃。
但没有人知道这么奇异的考题是由酒醉之后的澜祁帝写下的。因此这考题才没有引起什么洪武大案。
好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都被送到了兰清儿那儿,供她学习。
梁舟往下翻了几份,在纸山中抽出梁舟的,又随手拿了一份对比起来。
梁舟那份规整的馆阁体,卷面清爽整洁,词藻大气,思维缜密,又吞江倒海之势。
夫子旁批:此子后生可畏,曹篇正中老夫下怀:为臣者,当为民所谋,为君所想…烛篇臣子纳谏……但第三篇中规中矩。
另一篇,字写的龙飞凤舞的,兰清儿有些认不出来,就直接去看了夫子的旁批:
此子虽有投机取巧之嫌,但所呈也算佳作,尤是第三篇,字字珠玑,若此子在朝堂之上,应无人与其为敌、口诛笔伐、舌战群儒不在话下。
兰清儿又看了几篇,在其中两张中夹着一张小纸--“看完之后,自己写篇第三篇。”--夫子的留言。
兰清儿抽出纸,放在镇纸下,将桌上那些纸发起来,就着砚台上的残墨打草稿。
“为君者”划掉、“为臣者”不对、“爱民”、不对不对,草纸上被画掉的主题越来越多,兰清儿决定使用第一个标题“为君者,善于纳谏,善邪辩明。”
这种题目没有多少人敢想,送上来的这些文章也没有这种主题的,就算写的不好也不会被骂。
兰清儿刚定好了主题,又不知道怎么行文,在草纸上涂来改去的,夜就这么深了。
夜幕笼罩在了皇宫之上,深蓝色的绸缎遮住了神明的眼睛,但神明仍在诘问世间的一切。
“梁舟。这些银两你拿着,路上也别苛待自己。这件朝服你试试,不合身还要改。”深夜,兰宁铉拿着银两和深红色的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