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不论漳邺风云正起,还且看皇城杀机四伏。
大梁国祚至今,虽是内忧外患不断,但一来有良相名臣辈出,二来有潮江天堑作隔,京城百余年来不曾有乱。故而此番戒严一出,便引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白日里虽还勉强有几分热闹气象,可一等日头落山,家家户户便将大门紧锁,胆小的人家连烛灯也不敢点。
七月廿五夜,偌大的京城之中,唯有一处明亮依旧,宫灯掩映屏如画,珠帘宝坠晃似星,正是那大梁皇宫。只是当下几处宫门外都有重兵把守,俱着铁衣甲胄,一派杀气,叫人见之胆寒。
皇宫之内,白虎殿外,总管太监李承忠却是踱步难安,他年近五旬,体态稍胖,模样上却只稍显老态。他本是梁帝近侍,位高权重,极善钻营,老皇帝还在掌政时便唯其命是从,待其病重后又不动声色地倒向了梁王。只不过他算盘打得虽好,当真以为能保住余生富贵,可到底人算不如天算,不过数日间,这皇宫已然易主——只是这主子却是全天下无人能想到的。
此刻他正满面怒容,声音尖细道:“你们这几个吃干饭的,将军白日里不是还在白虎殿,怎么晚间却不见了人影?若是将军有甚好歹,十个脑袋都不够你们砍的!”
殿外的两个小太监唯唯诺诺道:“将军不喜外人跟着,奴才们哪、哪敢拦他?”
李承忠一脸恨铁不成钢,啐道:“平日里瞧着你们机灵,才派你们过来伺候。不料都是些脓包蠢货,这等好事当头,偏又犯起蠢来!”
说完走上前,压着声音骂道:“这时候还瞧不清谁是将来的主子?你们不跟着便罢,好歹问个去处,若是怠慢了,殿里殿外这么多官兵守着,保不准就要挨上一刀!”
小太监叫他吓得两股战战,忙好言求道:“小的愚笨,望公公指点、望公公指点!”
李承忠这才面色稍霁,不过他说这话虽带了几分恐吓之意,但心内也着实对这位新主子捉摸不透。这位威名赫赫的镇南大将军,一入京城便是雷霆手段,可他分明已将皇城内外围了个水泄不通,却未下令杀过一人,若他真有取而代之之意,围而不杀,是何道理?
此刻不只是李承忠,只怕朝廷上下也都在揣度其意。
便在这老太监一筹莫展之际,忽听得身后传来一言:“李公公,在此何事?”
李承忠身子一抖,不敢抬眼,话语谄媚,转身迎道:“老奴特来给将军请安。”
萧镇前后围了列队侍卫,皆是其亲兵,一个个都板着脸瞪着李承忠,好似他说错一句话便要将其生吞活剥。李承忠额上发汗,心中暗恐道:这般的主子,又该如何伺候?
萧镇闻言却笑道:“公公不去给圣上请安,怎么来此偏殿?”
此言一出,李承忠登时汗如雨下,他暗悔自己祸从口出,只好硬着头皮答道:“老奴、老奴……”
萧镇也不打算为难他,只道:“公公常伴圣驾,又是后宫总管,事务繁忙,不消来此请安。”
李承忠忙道:“老奴惶恐!老奴惶恐!”
“不过,公公既是来了,正好替本将去迎一位贵客。”说话间,萧镇已缓步进了白虎殿,李承忠无有旨意,不敢擅入,只在殿外听其道,“你随侍卫去趟东顺门,万不要叫贵客久等。”
李承忠不料一来便有差事,心怀立功之意,忙叩首领命,又冲着几位黑脸的侍卫扯了个笑,低声下气道:“几位先请。”
几个侍卫并未给他好脸看,李承忠平日里干的便是奉承拍马的活儿,心中虽暗骂其狗仗人势,面上却仍是一团和气,跟在其后,走了一路皆是无话,又随着众侍卫在东顺门外等了约摸一炷香的时间,才见一顶软轿抬来。李承忠只看了一眼,便暗暗心惊,只因这车轿其貌虽凡,可抬轿的几人他却俱都识得,皆是梁王近卫,身手不俗。李承忠更是惊疑,实不知那位镇南将军迎的是何方贵客,摆的又是甚么宴席?
将这软轿迎进宫门后,领头侍卫也只问了一句安,又是一路无话往白虎殿行去。李承忠一路缀在轿后,心中盘算着来客身份,待轿子抬到了白虎殿外,他才上前相迎。
轿帘掀起,扑来一阵脂粉香气,不想这软轿内坐的竟是一位女子!
李承忠心中一紧,登时便猜到来人身份,愈加不敢抬眼,只是弓着腰领着这位贵客往殿内走去。
白虎殿内,灯火通明。桌前摆了几碟精致糕点,又有茗茶数盏,皆是分毫未动。萧镇坐于桌前,略略看了几封来报文书,正要向身旁近卫叮嘱几句,便听得李公公来报:“将军,贵客来访。”
萧镇顿了动作,起身相迎道:“更深露重,烦劳王妃纡尊来此。”
梁王妃身无近从,一人入殿,面上却无半点惊慌,只是流转眼波在萧镇面上细细扫过,似有深意般,轻声道:“将军相邀,妾身不敢不来。”
她言语轻柔,说罢又看着萧镇,叹道:“边塞艰苦,将军也不似少年模样。”
“年华易老,岁月蹉跎,也是人生常理。”萧镇摇了摇头,又笑道,“前几日见时,王妃不曾有此慨叹,怎么今日反叹流年?”
梁王妃道:“那时凶险,如今……好歹我已将心放回了肚子,总也能说些它话。”
萧镇道:“王妃青春永葆,却是一如从前。”
梁王妃闻言却别开脸去,她理了理鬓发,垂眸道:“你我相别多年,你虽未娶,妾已他嫁,终究不比从前。”
萧镇假作未闻,不改神色道:“微臣小备茶宴,还请王妃入座一叙。”
梁王妃却不入座,只是慢挪莲步,环视一圈,又看向萧镇道:“妾身女流之辈,一人来此尚且不怕,怎么将军威武男儿,反要留这许多人在殿内把守?”
萧镇笑道:“既是王妃有令,萧镇安敢不从?”
说罢便屏退左右。几名近卫相互看了一眼,率先行礼退下,其余太监宫女也是领命回退。而那李承忠却是一直未敢抬头,直至殿门关上,发出砰的一响,他才回过神来,暗怕道:枕边之人都已这般,王爷输此一局,也在情理之中……唉,怕是王爷到死也不知晓,他只认太子为敌,却不料鹬蚌相争,最后却是渔翁得利。
他叹罢又往殿中觑了一眼,暗想,梁王妃深夜来此,这二人又俨然一派亲密模样,只怕是……待这位夫人入了宫中,咱家更得小心伺候。
殿外种种,萧镇自然不知,他只抬手沏了杯茶,朝对坐之人道:“王妃请。”
“妾身安有此幸,烦将军为我斟茶。”
萧镇笑意不改:“王妃乃是萧镇恩人,一杯茶水算的甚么?”
梁王妃伸手去接,指腹贴着萧镇碰过之处,眼波流转,又添哀愁:“恩人,好一句恩人……我若吃了这杯茶水,岂不就承了你的情、如了你的愿?你叫我等了四年……不,是整整十年。十年痴念,岂是这一杯茶水就能消弭得了的?”
萧镇啜饮一口,缓缓开言:“王妃不曾饮酒,怎么说起醉话来?”
“此处只有你我二人,我如何说不得?”梁王妃捂着胸口,胸膛起伏,静了片刻忽又道,“我的王儿何在?”
萧镇并未看她,只自顾自饮茶道:“世子殿下有乳娘照料,微臣今日刚去探看,王妃不必担心。”
梁王妃这才稍松口气,过了良久,抿唇又道:“如今局势已定,你、你何时将我迎入宫中?”
她终归是有些羞怯,说起此言仍有些少女羞态。
萧镇却未直言,仅道:“传位诏书已然立下,待幼主承位之日,便是王妃入宫之时。”
梁王妃心中不安,话只听了大半,只当已得了他的允诺,便安心不再追问,又转言道:“那、那我爹爹,还有太子……”
“太子殿下已在回宫途中。”萧镇放下杯盏,“只可惜有傅太师在旁,他是无有性命回宫继位了。”
她闻言松了口气,转而又道:“我还是不喜你唤我王妃,你……你从前唤我小姐,如今又叫我王妃,永远是这般生疏。萧郎,你……你不能唤我希音吗?”
萧镇动作稍顿,抬眼看向眼前这貌美妇人,却是眨眼间冷了脸色,语气恭敬道:“君臣有别,恕微臣不能从命。”
傅希音面色一白,倏的站起身来问道:“你这是何意?”
“王妃是小世子生母,待幼主登基后便贵为太后,是大梁国母,微臣又怎敢对太后不敬?”
“太后?”傅希音面色煞白,往后退了两步,喃喃道,“我几时要做太后了?”
她说罢却已反应过来,摇着头不敢置信道:“你、你骗我?你明明说了要迎我进宫……”
“不止是微臣,待幼主登基之日,满朝文武都要迎王妃入宫。”
“你!”傅希音气极,眼中却噙着泪,“你封锁皇城,除去梁王,又害死太子,难道仅是要扶保我儿为帝?你……你当真无有野心?”
萧镇也站起身,他身量本就挺拔,又是多年驰骋疆场,自有一番气魄,如今冷眼看人,更叫傅希音骇得往后一躲,只听他道:“世子乃皇家血脉,又深得圣上欢心,如今梁王已死,太子多病,传位给梁王世子不是名正言顺?王妃乃世子生母,心中应有分寸,何必多此一问?”
皇帝早已重病,哪能备下诏书,这分明是萧镇所为。
“……你带走我儿,原是为此……”傅希音这才明白,颊带泪水,低声啜泣道,“你、你……”
可她喃喃了半晌,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萧镇垂目看她,依旧是冷面冷语:“不日后,王妃便可怀抱幼主,执掌国事,乃是万万人之主,又何需在此垂泪?”
傅希音却跌坐在地,仰面看着自己的心上人,含泪问道:“你当真不明白?你怎会不明白!你先前语焉不详,分明就是为了骗我!萧镇,你、你利用我害死梁王,你怎会如此狠心!从前……从前在府中时,你分明待我有情……”
萧镇却是不解:“从前之事,萧镇已记不得了,不想叫王妃误会了多年。”
“我不信!”傅希音猛然摇头,珠钗作响,她从未这般失态过,实是今日心伤至极,才如此不顾仪态,泣声道,“在府中时,你分明待我有情,你看我的眼神如此,我决计误会不得!可自从、自从兰嬷嬷走后,你也全然不肖从前,我只当你将要南去,不愿拖累了我,不想……不、我实在不信,我不信你转眼就变了心意!”
她双手捂着脸,即便到了此刻,也不愿叫萧镇见了她的丑态。阵阵泣声中,又听其道:“我等了你一年又一年,只待你立功回朝,再去向我爹爹提亲。可是,可是四年前一道圣旨传来,却是要我婚许梁王……我知晓了,你定是怪我另嫁他人!可是、可是圣命如此,我若不从,族人性命安存?”
“小姐。”眼见她悲伤至此,萧镇思略许久才开口,却用了一个长久不曾唤过的称呼,“四年前太子回京面圣时,曾向皇上提起过小姐的婚事。”
他的声音沉稳平缓,也叫傅希音渐止哭声,她不由得侧耳细听,却不料随后的一番话如同五雷轰顶,叫她又惊又恨。
“太子为了拉拢我,向皇帝禀明之时,本欲撮合的乃是你我。”
傅希音第一次知晓实情,她双眸大睁,惊疑道:“可是、可是圣旨上却是……”
“那是因为在太子回京之后,京城中流传出一首童谣。”萧镇看着傅希音,道,“童谣暗指你傅府千金,实为天命贵女,恐有皇后命格。圣上本就信这些,又算出小姐生辰八字俱与梁王相配,于是压下太子禀奏,将小姐婚许梁王。”
傅希音闻言大惊,颤声道:“怎会、怎会如此凑巧,那童谣是从何而来?”
萧镇答曰:“熟悉小姐生辰八字的还能有谁,自然是傅太师。他虽在太子身旁,实际早已为己想好退路,如若梁王登基,有国丈的名号相护,也能落个好下场。”
“……那你呢?你怎会知晓内情。”傅希音目已无神,却还是紧盯着萧镇,“你在京中内线甚多,你……你既知晓此事,你又做了甚么?”
“我不曾做过甚么,傅太师此招已是厉害,我不消动手便能知晓实情。”萧镇冷言道,“如若皇上将小姐婚许梁王,则在他心中,储君便是梁王。若能确定此事,才好再做部署。”
他今日说出此事,便是为了断绝傅希音的念想,故而面上又冷三分,侧首看向那人,接道:“萧镇便是这般无情之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实不值小姐为我心伤。待小姐登为国母,余生自是锦衣玉食,荣华不断,再忆起萧镇,想也不会如此哀伤。”
傅希音凄笑两声,许久后才开口道:“萧将军如此大肚,今后又往何处去?”
“萧镇一介武夫,在京中久住不惯,自然是回边疆去,哪处有战事便去往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