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我靠对象篡位步步高升 > 第36章 何为大启

第36章 何为大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棣在夺回遗诏后,不计前嫌,仍按诏书中所言,划北境予元济。同时,还为其重新划分领土范围和拟定国号。

明帝宽仁的胸襟,为当世人所敬仰。

她还将其母白氏安然送往北地与元济作伴。《明鉴》有言:“分别之日,遂母女如初”。

明帝一生励精图治,功绩卓著。在她的统治下,大启得以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与成就。

此后,“大启”即代表人心所向,天下太平。

明帝一脉共传十五代。其后南部无论何姓之人夺取政权,皆启用大启作为国号,以示其正统地位。

反观北地元济一脉,对北地的统治仅维持到其孙元不疑一代。元不疑昏庸无能,北方诸族如迭也、东兀辽、长应等趁机侵入,北地由此陷入连年征战之中。

最终,由元不疑后裔与北方诸部族融合后形成的北羌,再次统一了北地。

此后便长期维持大启和北羌的对峙局面,双方均有消灭对方、一统天下之心。

南部的“大启”之名几经易手,最终落入临阳司马氏的手中。在司马氏建立政权之初,曾经历过一段政局不稳的动荡时期。

北羌借机发兵入侵大启。彼时若无谢家先祖谢必平力挽狂澜,于河昭之战中以少胜多击退北羌,司马氏又如何能坐稳江山?

数百年间,大启与北羌恩怨未了,纠缠不休。崇德帝本人都未敢轻言统一,更遑论区区桓温?

那人不过只是个出身卑贱的叛臣罢了。

崇德帝又将目光转向阶下群臣。

只见此时一官员出列,说得是慷慨激昂,吐沫星子乱飞,“我大启,现在最为迫切的是要改革兵制,不然该如和应对北羌的赫赫铁骑?”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精兵强将,以应对北羌来犯啊!”

“李大人,改革兵制那也是要砸钱进去,若不先推行王相新政,何来钱财?难道是靠李大人上下嘴皮一碰,这钱就主动的往国库里蹦?”

一道年轻的声音悠悠插口,“再说了,论国力,我大启远超那贫穷北地。北羌不过是草原小国,叛臣桓温更是穷驽之末,有何足为惧?李大人别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啊你?”李大人急得面红耳赤,直拍手,“北羌领土与我大启相比,却有耕地不足,草原为主之弊端。但现在的北羌,在桓温的带领下,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北羌了......”

听了半日,还是些老生常谈。崇德帝顿觉无趣,正欲挥手退朝。

“禀陛下,臣有本上奏。”

谢逊声音不大,但此话一出,原本争吵不休的朝堂肃然安静。

看着坐在轮椅上神色肃穆的谢逊,崇德帝眼神一动,温言道:“不知谢卿有何高见?”

“陛下,臣最近在处理各州赋税之时,听闻永州弋江郡常有流寇在山间作乱。”谢逊低眉垂首,朗声道:“永州乃新政试点之地,成王殿下也已前往此地,不容有失。臣请陛下派兵剿匪。”

谢逊一言,在朝中激起千层浪。比起远在天边不知何时才会打来的桓温,还是此刻近在眼前匪徒作乱更能激起众人的危机意识。

“什么!永州离临阳如此之近,竟然还有贼患?”

“永州乃新政重地,不可不防啊!”

“臣认为比起桓温之外患,永州之事更急需解决啊。”

数位大臣接连出列复议,力主谢逊的主张,劝崇德帝即刻发兵剿匪。

然而,出列的大臣中却未见裴月臣的身影。

谢逊忍不住侧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师弟,不动声色地抿了抿嘴。

裴月臣立如挺拔青竹,此刻微微低头,避开了谢逊探询的目光。他纤长的睫毛半遮眼眸,和平日的神情无异。

“看来这次是真生我气了。”谢逊苦笑,掩去眼中无奈。

崇德帝看着面前众臣,抚掌笑道:“既然众位爱卿都赞同谢卿的看法,那就如你们所愿,打吧!”

退朝后的崇德帝,同往常一般抱着湛山在御花园内四处溜达。

湛山趴在崇德帝怀中,怡然自得地伸出毛茸茸的爪子,嗷呜一声打了个哈欠。

“你啊你,总是这么悠闲。”崇德帝抱起湛山,狠狠揉了揉它肉乎乎的身子,“朕有时都羡慕你得紧。”

“陛下。”崇德帝身后一宫人躬身上前,恭敬道:“皇后娘娘遣人来报,近来平王殿下突染时疾,需闭门修养。还请陛下恩准,免去殿下在太监内的诸多课程......”

“你去告诉皇后,朕还要更多的金枝。”崇德帝忽地打断了宫人的话,“让她转告那人,只要能继续提供品质上乘的金枝,朕会准其所求。”

桓温再英勇善战又如何?最终还不是会变成一抔尘土。

朕只要有金枝,熬也能熬死他。

朕会与天地同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