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衍托着下巴,漫步在雨中的长廊:“你问我这个问题,很奇怪。”
裴悯移开目光:“哪里奇怪?”
“毋庸置疑吧,我不好龙阳。”孟衍轻笑一声:“莫非你对男子有兴趣不成?”
“没有。”裴悯连忙接话,见孟衍一脸玩味的盯着自己,往前迅速走了两步:“我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
“又不感兴趣了。”孟衍在背后,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那好吧,你不感兴趣,我也不感兴趣。”
孟衍撑着伞,走进连绵的雨里,雨丝拉成了雾状,将孟衍的脸衬的亦鬼亦仙,含笑的眼眸像不灭的烛火,忽明忽暗,摇曳着看不清的情绪。
“我先去里屋找找线索,一会儿有了消息就来风雨堂集合。”
“嗯。”裴悯点了点头,看着孟衍红色的身影消失在雨幕去。
风雨堂是宋府中央那间摆放过棺材的屋子,孟衍认为这名字起的不大吉利,会有些风雨欲来的意思。
孟衍发现,他进的这件屋子,就是杜应红的。
屋里收拾的很洁净,伫立在墙边儿的宽大书案上堆积着一些繁杂的书籍,案上的笔墨纸砚摆放的整整齐齐。
这里可以看出杜应红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
地上堆着一只木箱子,似乎落了灰,看着有些尘旧,似乎许久没打开过了,孟衍只看了眼,不大好奇。
屋外的风有些凉,孟衍正准备关上窗时。夜风一吹,桌案上未拢好的书页被风翻开,将一张黑字小笺吹到他脚下。
孟衍随手捡了起来,却在下一秒愣在原地。
“相思泪浸湿玉枕,泪痕淡处是心愁。”
是他在香积寺看到的诗。
手上的这页更加完整,没有了岁月的腐蚀,完完整整露出了上半句:
“独坐寒窗数更漏,夜雨敲窗梦旧游。”
末尾的小字标着丙戍年春——杜应红提笔。
杜应红写的?
孟衍蹙眉去翻桌案上堆积的其他书,令他意外的是,每本书上面都有人用金墨在一旁标注了字,字迹大方端正,与杜应红的风格大相庭径。
“此文章不错,我老师推荐给我的,你多翻读一下。”
“昨天让你抄的十遍林夫子的文呢,怎么还未交予我检查?”
“今天怎么总打瞌睡?”
“你怎么坐的那么远。”
“应红,你是我的书童,不是我的主人。”
下面杜应红用小楷回复:对不起少爷,昨天没有睡好,今天犯了风寒,不想离你太近。
宋遥风的小字着重圈住了风寒二字:坐过来,别把风寒传给李观山了。
孟衍的目光停留在纸页的絮絮叨叨上,陷入沉思。
他终于发现了不对之处,纸上的字各有不同,杜应红的字时好时坏,两人聊天的内容,大多是在书院里的,或者是宋遥风给杜应红指点文章上。
可是按时间来说,这是杜应红第一天在宋遥风身边当书童,哪来的这么些聊天对话呢?从字里行间来看,两人明显已经相处许久了,关系已经从普通的主仆进展到了好友的关系。
怀揣着疑问,孟衍又翻开了底下的其他书,藏蓝色的书皮上写了几个墨色大字——《闻学摘录》
书籍沉甸甸的,外封的书皮因为长期翻看而磨损严重,厚厚一本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还有许多宋遥风勾划圈点的内容,大约是一本学习笔记。
孟衍只将书翻到了最后一页,最后一页似乎还很崭新,那些金墨小字消失了,只有杜应红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