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了他——那个推理翻车却厚脸皮反击的家伙。此刻,他应该还在文化节的板报室,满头大汗地补救那块出错的板报吧?她听李晓雯提过,彦宸为了“莭”字风波,赔了无数笑脸,掏钱买了新纸板、颜料,还请了一堆同学喝汽水,只为赶在文化节前把花边和装饰画好。她想象他挥着毛笔,墨汁溅了满脸,嘴里还嘟囔着“早知道听张甯的”,不由得嫣然一笑。
那抹笑如昙花一现,柔美得像月光洒在湖面,瞬间点亮了她的眉眼。人群中有人低呼:“天哪,她笑了!”“这也太美了吧!”窃语声像涟漪扩散,目光如聚光灯,牢牢锁在她身上。
排练场的幕布缓缓拉开,临时搭建的木台吱吱作响,灯光昏黄如旧,投下她纤长的影子。张甯站在台中央,旗袍在光下泛着幽绿的光泽,像一泓深不可测的湖水。她的对面是饰演周朴园的男生,穿着长衫,嗓音低沉,正试图进入角色。她调整呼吸,试图唤醒繁漪的灵魂,脑海中回响着昨晚默念的台词。
“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她开口,嗓音略带颤抖,透着几分生硬,像刚学步的幼雏,步伐踉跄却坚定。她的台词吐字清晰,语气却缺了几分圆润,情绪的起伏像未经雕琢的石块,棱角分明却不够流畅。顾问老师站在台下,眉头微皱,手指轻敲剧本,眼神却未移开。
可她的风华无人能忽视。那双涂了胭脂的眼眸,盛满哀怨与倔强,像暴风雨前的海面,波涛暗涌。她的身姿挺拔如松,旗袍勾勒的曲线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透着民国女子的端庄与隐忍。她的每一次转身,裙摆如水波荡漾,带起一阵无声的叹息。观众席鸦雀无声,连窃语都停了,所有人被她的气质攥住心神,仿佛繁漪真的从书页中走出,站在这方寸舞台。
她念到独白:“周家家庭里所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嗓音沙哑却坚定,带着新手的僵硬,仍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韧性。她的眼神扫过台下,像是刺穿了时间,直抵每个人的心底。台下的李晓雯瞪大眼,低声嘀咕:“她……她真是张甯?”旁边的男生咽了咽口水,喃喃道:“这气场,绝了。”
彩排结束,幕布落下,掌声却迟迟未响。观众们像被定住,目光仍黏在她身上,直到有人带头鼓掌,掌声才如潮水般涌起,夹杂着惊叹与喝彩。张甯站在台上,胸口起伏,脸颊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她的心跳渐渐平复,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低声自语:“演得……不怎么样吧。”她的嗓音轻如羽毛,带着新手的羞涩。
顾问老师走上台,语气里透着满意:“张甯,别苛求自己。你是新人,这气质已经够震慑全场了。台词再练练,明天演出没问题!”她的声音高昂,像在颁发一枚鼓励的勋章,手掌轻拍张甯的肩。
张甯点点头,目光却再次扫向人群,彦宸依旧不在。她轻哼一声,语气夹杂着戏谑的失落:“那家伙,忙板报忙傻了吧。”她的嗓音轻缓如风,掩饰着一丝微妙的情绪,手指松开旗袍,缓缓走下台。
人群渐渐散去,排练室恢复安静。阳光从窗外洒进,落在她的旗袍上,泛起细碎的光点。她站在门边,回头看了一眼空荡的舞台,眼神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对自己的惊讶,有对繁漪的共鸣,还有一丝对明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