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辋川风月鉴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黄狮舞案贬济州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黄狮舞案贬济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开元九年夏,长安城飘着细密的雨。王维携崔思蕤的素手,穿过朱雀大街的槐荫。他青衫被细雨洇出深色云纹,腰间银鱼袋垂着雨珠,叮咚敲在青骢马的鬃毛上。

"摩诘且看,这太常寺的匾额 据说还是武后时的旧物。"崔思蕤仰起芙蓉面,指尖掠过朱红门柱上斑驳的螭龙纹。她今日未施脂粉,鬓间只簪了支青玉步摇,倒比平日更添清丽。

王维颔首,望着门内探出的半枝垂丝海棠。他被唐玄宗亲点了太乐承的官职。太乐丞的职务虽只是从八品下,崔九对这个职务很是不满,还想去御前帮王维说情,被王维拦下了。

平心而论,王维对这个职务还是满意的,太乐承掌礼乐教化之事,远离权利纷争,还能从事他喜爱的音律,却正合他心性。前日圣上命梨园新制《霓裳羽衣曲》,此刻尚在脑中萦绕,他信手在虚空中划出几节琵琶音。

"夫君?"崔思蕤轻声唤道。她知他心中已有丘壑,便不再言语,只将绣着并蒂莲的绢帕递了过去。帕角缀着的青玉坠子晃了晃,恰似那年上元夜她猜灯谜时簪的碧玉簪。

金榜题名,分到了自己喜欢的职务,又有深爱之人陪伴在册,王维对此时的生活很是满意,他希望日子会一直这般持续下去。

这日,秋日天高江水蓝,曲江畔灞柳如烟。岐王李范的宴席上,十二面赤金大鼓忽然震天响起。王维搁下青玉酒盏,见数十名胡人舞姬旋着红纱裙跃入场中,狮头金甲映着日头,竟泛着明黄光芒。

"这是……"他霍然起身,袖中玦佩撞在案角。

"摩诘,还愣着做什么?"太常卿刘贶的声音从内堂传来,"岐王殿下要看新排的黄狮子舞。"

王维拢了拢衣袖,指节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

十二面青铜编钟在烛火下泛着幽光,十名舞伎身着金线绣纹的胡服,额间贴着翠羽。为首的舞者擎着鎏金狮头,随着鼓点腾挪跳跃,狮口大张处竟吐出缕缕紫烟。王维瞳孔微缩——那狮头分明是按五爪蟠龙的规制打造,这种规格只能皇帝在场是,方可表演。

"好!"岐王击掌大笑,杯中酒液泼溅在织金坐垫上,"刘太常果然深谙陛下喜好,这狮舞定能在皇兄的千秋宴上大发异彩......"

年近不惑的太常卿刘贶醉眼微醺,捋着长髯笑道:"王爷新得的龟兹舞姬甚是美艳,不过,这黄狮子威武雄壮,两者同舞,一柔一刚,着实别有一番意味……"

王维望着场中翻飞的明黄狮头,喉间发紧。他悄悄擦了擦额头沁出来的冷汗,冷眼看周周围众人的狂欢。他记得《唐六典》明载:黄狮子者,天子御前专用,诸王不得僭越。指尖掐进掌心,却见刘贶已抚掌大笑,满座觥筹交错,竟无人觉出不妥。

又或者,纵然有人觉的不妥,也不好扫了岐王的兴致,从而和他一般,假装不知道。

暮色染红芙蓉园时,王维独自立在紫云楼前。手中玦佩浸着冷汗,那抹明黄在眼前挥之不去。身后传来刘贶带醉的声音:"太乐承何必较真?不过是一时歌舞助兴罢了。贤弟啊,你年岁尚轻,有些事不必太过较真,睁只眼闭只眼就可以!要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岐王乃陛下亲弟,你我都得罪不起!更何况,听闻岐王很是器重贤弟,你便更不该去扫王爷的兴……"

王维无奈地点点头,不再言语。

次日朝会,紫宸殿的蟠龙柱下凝着夜露。王维垂眸盯着朝靴上的云雷纹,忽听得李隆基将茶盏重重一放。

"朕听说,昨日上演了狮子舞?"年轻帝王的声音似是裹着蜜,却又像是淬着冰。

刘贶出列时,官袍下摆的双腿还在打着摆子:"回陛下,是岐王宴饮……"

"哦,只是宴饮?宴饮便可目无纲纪?那么,谋逆是不是,也可以不予理会呢?"李隆基突然抓起案上玉镇纸,重重地砸在地上,碧色青鸾掠过地面发出幽幽寒光,"太常卿失察,降为詹事府司直!太乐丞……"他目光扫过王维,"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即日赴任!"

王维伏地叩首,耳畔传来崔思蕤昨夜梦中呓语:"官场如樊笼,不如归去。"她发间若有若无的沉水香,此刻竟似长安城最后的温柔缱绻。

秋雨绵绵的夜里,王维在灯下整理行礼。突然门环轻响,玉真公主的密使裹着玄色斗篷,闪身而入。那人解下包袱,露出半截金丝楠木匣,里头躺着支九凤衔珠步摇。

"公主说,只要王参军点头,不但不必颠簸至济州那种地方,反而可以步步高升......"密使的嗓音像浸了蜜的鸩毒。王维望着匣中金簪,忽然想起去年上元夜,崔思蕤在灞桥边放走的那盏莲花灯。当时她许的愿是:"愿得一心人,一世不相离。"

他将木匣推回去时,听见内室传来细微的布料摩擦声。崔思蕤立在屏风后,手中还攥着给他补了一半的官袍。月光漏过窗纸,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

次日清晨,王维在院中石桌上发现封和离书。纸角染着淡淡药香,字迹却力透纸背:"妾本蒲柳之质,本不配得遇阿兄......"他疾步追到渡口,见崔思蕤素衣立在船头,发间只别着那日他折的野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