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琛十二年,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南京城夫子庙泮池中几艘龙舟蓄势待发。
秦淮河两岸,横跨秦淮的文德桥上人山人海,观者如蚁。
四处可听见助威呐喊声,人们投掷银钱,放鹅、鸭下河,让舟上人相互争抢,谓之“夺标”。
同样热闹的,是距夫子庙不远的门琵琶街。
这里都是青砖瓦房,是南京城里富商巨贾云集的地方。
喧哗声是从琵琶街最东头那户传出来的。
今日是南京城纸行行首,商界耆宿周世昌的六十大寿,这间宅院便是周府。
只不过喧闹的不仅有人声,更有鸟鸣声。
江南富户有豢养百鸟祝寿的习俗,此刻不仅正院里每张圆桌后都有一张雕花屏风,雕的是百鸟朝凤。
还有檐下所悬禽笼中,画眉、八哥、红腹锦等上百只鸟儿无不是名贵品种,看的人眼花缭乱。
“周老甲子重开,福寿绵长,不愧为我金陵城的商界砥柱!今日这‘百鸟朝凤’的排场,怕是连京师的阁老们也未曾见过。”
“可不是,瞧瞧这红腹锦鸡,羽毛色泽相互衬托,赤橙黄绿青蓝紫俱全,光彩夺目,好兆头,周记纸张定然还能兴盛百年,不,是千年。”
一声声的恭维声中,周世昌得意的哈哈大笑,他摊开手:“诸位抬爱,老夫不过守着祖业,略尽绵力,今儿是端午佳节,适逢老夫六十贱寿,承蒙诸位赏脸,实在蓬荜生辉,虚话不多说,”他突然提高了音量,“开席。”
南京人爱吃鸭子是出了名了,周家特意请了秦淮河畔最火的食肆秦淮炊烟做了全鸭宴。
秦淮炊烟盛名,不仅因为好吃,更因为有个美艳无双的老板娘。
年纪看着不过双十,重开秦淮炊烟也才两三年。
受周老所托,老板娘崔拂雪此刻正帮着招呼客人。
宾客里有与崔拂雪相熟的,冲着她喊道:“不愧是崔娘子,这烤鸭皮酥肉嫩,肥而不腻,论烤鸭,还得是咱们金陵。”
自打平乐帝迁都北平,大周便有了两个都城,北平改名北京为正都,应天改名南京为留都。
南京从正都成了留都,正统的朝廷班子成了京师官员的养老地,本地人心里多少觉得不舒坦,依旧习惯自称“金陵”,什么都要与京师比个高低。
崔拂雪眼尾一颗泪痣,笑的勾魂摄魄:“段爷,光嘴上说可不成,您可有日子没来秦淮炊烟了,再不来,我都要找上段府的大门了。”
一阵哄笑,谁都知道这位段爷家中有个河东狮,崔拂雪这是拿他打趣儿。
临近午时,日头愈发毒辣,佐着热腾腾的鸭血汤,一碗下肚,有人热得一抹额头的细汗。
周世昌的长孙周懿阳一拍手,上来一溜婢女,每张屏风旁立着一个。
众人正面面相觑,但听周懿阳喊了声:“开。”
也不知婢女触碰了什么机关,屏风表面忽地收起,露出里面被水流带动的轮扇。
扇叶随着水流转动,徐徐微风吹来,燥热顿时消散,宾客无不称奇。
周懿阳起身,冲着主桌方向一拜:“孙儿的寿礼来的晚了,还望祖父莫怪,愿祖父如南山之寿,福寿绵长。”
宾客纷纷称赞。
周世昌觉得脸上有光,满意地点点头。
“早听说周家大公子为了周老的寿诞提前半年便开始准备。”
“何止,你瞧那檐廊屋梁,听说全是大公子亲自重新刷了漆,周老,有福啊!”
有福啊!
福啊!
啊——
…………
江不系指望来南京混段时间,等他爹消了气便能回京师继续享福,哪知上任的第一日便被拉进了凶案现场。
他打着哈欠,俨然一副午觉没睡醒的模样:“什么奇案竟需要我奇案房亲自出马?”
江不系是武昭侯嫡次子,京师里有名的纨绔,正经差事没有,招猫逗狗,眠花宿柳无不擅长。
武昭侯世子去世后,老侯爷膝下就剩了他这么一个儿子,老侯爷恼他不上进,为给他教训,迟迟不肯给他请封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