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26章 二十六

第26章 二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在会议室与有关部门研究新产品开发事项的周亚平,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对方自我介绍:“周总,我是邱智仁呀,还记得不,是你的老乡,是原来你们器材厂隔壁汽配厂的。早就听说你也到了深圳,一直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昨天,才从一个朋友那里拿到你的电话号码。”

周亚平搜索记忆库,想起来了,邱智仁是汽配厂保卫科的,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器材厂保卫科来办事,周亚平在本厂保卫科办公室见过此人。虽然只见过一、两次面,但由于邱智仁毫不掩饰地当面说了很多近似崇拜的夸赞话,给周亚平留下深刻印象。

“哦,是你啊,我记得你原来在汽配厂保卫科工作,什么时候到特区来了?”

“开始是在保卫科,后来调到武装部当部长。我来特区已经好几年了,工厂派我来,负责一家内联企业。”

在深圳很难碰到这样近的老乡,这激起周亚平的兴趣,他记得汽配厂也是部属企业,估计老邱的境遇与自己大同小异,因而关切地问:“邱总,公司状况怎么样?效益还好吧。”

电话那头笑出了声:“还好啦,你知道的,由于这里与内地的信息差和价格差,随便倒腾一点东西都可以赚到钱。所以,效益还说得过去。对了,我们现在全家都在深圳,你们家嫂子、孩子他们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正准备去办理,”周亚平说,“对了,你们公司在哪里,有时间去你们公司学习学习。”

“欢迎,热烈欢迎前来指导!你是请都请不到的贵客。”

过了两天,周亚平看有点闲暇时间,对司机小白说:“走,我们今天去一家老乡的公司看看!他们老总是我们以前隔壁汽配厂的。”

小白也是原器材厂的职工,是从内地工厂离职,投奔到周亚平这里的。

“哦,汽配厂也在这边办了企业?真好,天隔地远的,还能见到老乡。”小白一边说,一边去启动汽车。

小白现在开的“皇冠”车,是公司新买的二手车。原来公司有一辆日产人货两用车,是企业刚成立时,用中外合资企业的标配指标购买的,但上个月被盗走。后通过“登云”公司的一位电子元件供应商吴树慧的介绍,用很便宜的价格购买了这辆二手“皇冠”。

为此,小白叽叽咕咕地埋怨了很久,主要埋怨老板太抠门,如今公司大把赚钱,每天往银行一袋一袋地存钱,买部新的“奔驰”、“宝马”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老板非得买辆二手车,开起来都没劲。

邱智仁的内联厂在八卦岭工业区,仍是生产经营汽车配件,说是生产,实际上就是从内地厂运来一些配件进行组装,然后再去销售。

老乡相见,分外高兴。参观完工厂后,三人就一直在办公室聊天。眼看到了饭点,邱智仁神秘地说:“今天中午让你们两位尝个鲜,我知道有一家很隐蔽的野味店,请你们去吃真正的野味。”

“什么野味?野鸡、野猪、野兔?”小白好奇地问。

“那算什么,” 邱智仁笑了,“真正的野味是野狼、野狐、穿山甲之类,有时还有老虎肉吃。”

周亚平对这些野味一直就有些忌讳,倒不全是出于保护野生动物,而是的确不合口味,因此,立即予以阻止:“邱总,谢谢好意,但我平常真的不爱吃这些东西。我们还是找一家普通餐馆吧。”

“啊,你也有这个忌口?”邱智仁想了想,“好吧,我们就去另外一家吃普通菜的饭店吧。”

说是“普通”,其实进去以后才发现,这是一家高档的酒家。

邱智仁把菜单递给周亚平,说:“周总,你看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吧。”

周亚平摇摇手:“邱总,客随主便,还是你点吧。”

“普通菜没有什么忌口吧?”邱智仁见没有反应,接着说,“那我就点菜了。”

菜上桌了,2个凉菜,5个热菜,外加一人一碗汤。

周亚平说:“邱总,菜点多了,三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邱智仁笑笑:“没关系,吃不完打包,带回去给加班的员工吃。”

小白喝了口汤,夸赞道:“这是什么汤,粉丝汤?味道蛮不错的。”

邱智仁笑得更开心了:“小兄弟,这是鱼翅羹。你哪里见过480元一碗的粉丝汤?”

小白舔舔嘴,惊喜地说:“总算吃到山珍海味了,一直听人家说燕窝、鱼翅 ,不是邱总请客,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尝到。”

“听说你们公司效益很好,周总没请你们吃过?” 邱智仁不解地问。

小白不屑地瘪瘪嘴,恨不得当面揭周总的老底,但到了嘴上,又变成另一种说辞:“公司效益确实不错,一个月赚的钱可以买一部‘奔驰’。但周总有节约的美德,平时请客,最多吃吃海鲜而已。”

周亚平听了不是滋味,反驳说:“你以为吃海鲜便宜?上次在小梅沙请客户,点的大龙虾、老虎斑、霸王蟹,一餐就花了六千多元。”

小白还准备说什么,邱智仁止住他:“你们老总不只是有节约的美德,最值得敬佩的是一心为公,毫不利己。这一点不光你们器材厂的职工知道,我们厂职工也都知道。”

“周总,还记得吧,你刚担任厂长时的就职演说,有这么一句,

古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现在当官不是人民的‘主’,而是人民的‘仆’,应该是‘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仍去扫垃圾’。这段话,我们熟得都能当歌唱了。”

周亚平听人当面奉承,浑身不自在,赶忙把话岔开:“邱总,刚才看到你与餐厅经理很熟,你们是常客?”

“是的,比较重要的客人我们都是在这里接待。昨天就在这里宴请了一位国字号的,曾经主导广东改革开放的老首长。” 邱智仁不经意地说,“这位老领导和夫人住在深圳很长时间了,我在部队的一个老战友是他的生活秘书,因此,我和他们经常见面。”

这顿“粉丝”宴后,没过多久,邱智仁应邀拜访了“登云”公司。

礼尚往来,周亚平准备宴请邱智仁,他征求意见:“邱总,我们都是老乡加朋友,不来虚的,你想吃什么自己决定,是吃海鲜,还是粤菜,还是潮州菜,或者还是吃‘粉丝’?”

邱智仁笑得合不拢嘴:“别客气,不吃‘粉丝’,也不吃其它菜,今天我们吃家乡菜,找家湘菜馆怎么样?”

“为我们省钱?”周亚平打趣。

“真不是!其实,吃那些都是为了应酬,吃湘菜才是最舒服的。”

与邱智仁相遇,使周亚平在特区多了一位真心相待的朋友。

在特区创业3年了,工作上再困难,周亚平都可以挺过去,但生活上像流浪汉一样,却实在难熬。每天下班回来,不是在路边小摊上打碗盒饭,就是米粉店里吃碗河粉。回到宿舍,一个人冷冷清清,十分孤寂。

前面说过,“登云”公司由3家公司组成,除了外资方“登字集团”,中资方里还有一家本地的信息企业,这家企业来头不小,当时属于市政府办公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