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厂过去一直帮邓老板加工外销电话机,偶尔也接一些其他客户的加工单,但那都是大进大出,大批材料进厂,大批货物出厂,只收加工费用,不需考虑产品销售问题。现在开始生产国内标准的进网电话机,如何建立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出去,成了企业首要任务。
“登云”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市场部”,虽然暂时只有两名成员,但毕竟完成了一次向市场进发的转型。
向外界放出去的信息及向有关电话机营销机构送出去的样品很快就有了消息,小量订单陆续而来,形势比较乐观。
周亚平与大家商议,先生产几千台内销机放在仓库以供发货,然后,继续进行加工订单的生产。
加工一台外销电话机,加工费才几元钱,除掉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用,纯利才几毛钱;但销售一台内销机,纯利高至20—30元,简直是暴利。为此,“登云”公司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乐当中。
由于这款内销机外观确实漂亮,特别是面壳上有一块当时罕见的大液晶显示屏,显得更加气派非凡。这款厂内简称的“大屏机”,内销开始后第一个月,纯利就突破了7万元。财务部经理蒋娜娜兴冲冲地把报表送到周亚平办公室,其实周亚平也难抑欣喜之情,但在财务经理面前,又装着满不在乎地说:“内销电话机一个月才卖了3千多台,还要加油呀。”
蒋娜娜本来是给老总报喜 ,听这一说,不乐意了:“周总,这可是我们公司成立以来,利润最高的一个月呀!”
“我知道。行了,你先去忙吧!”周亚平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小蒋,你记住,这个月给全体员工每人增发200元奖金,我回头通知人事部去办手续。”
“好!”蒋娜娜兴高采烈地离开总经室。
尝到了甜头,使周亚平更加坚定了发展产品内销的决心。接下来,他通过各种关系,与有关邮电局直接联系,征询订货事宜。但效果不大,很多邮电局都表示,局里没有采购权,按照当时的体制,各个邮电局所需的器材,包括电话机,都由上级部门的器材公司供应,而每个省的器材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是固定地向国内几个大电话机企业采购,像“登云”这样的新的不知名企业想打进去,门都没有。有的邮电局领导,碍于情面,答应可以少量采购一点样机,作为局内备损话机,但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天,周亚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正在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冥思苦想。突然,门卫打来内部电话,报告有两个广州的客人求见,说是洽购电话机。
“带他们进来吧!”周亚平告诉门卫,同时电话通知市场部经理陈佑福到自己办公室来。
广州两位来客特别像相声演员,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见面,那个又高又瘦的客人打开一个精致的名片盒,拿出两张名片分别递给周与陈:“鄙人朱庆桂,广州‘大漠’公司副总经理,请多关照。”
周亚平把目光转到又矮又胖的另一个客人,那位憨厚地笑笑:“我叫侯熙敏,也是‘大漠’公司的。”
“他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朱庆桂补充说。
周亚平招呼他们入座:“欢迎,欢迎!”
陈佑福给来客端上茶水,也给客人递上名片:“我是主管产品销售的,侯总,朱总,两位有何见教,请尽管吩咐。”
只见朱庆桂从挎包里拿出一台电话机,这正是“登云”公司的大屏机。
“这台电话机是贵厂的产品,我们今天来就是洽谈这款电话机订货事宜。”朱庆桂说明了来意。
周亚平说:“没问题!请问,大概需要订购多少台?”
“你有多少台我们就要多少台。”侯熙敏斩钉截铁地说。
此话一出口,把周亚平和陈佑福吓了一跳。
朱庆桂赶忙解释:“侯总的意思是,根据你们的生产能力,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全部要了。”
周亚平如实相告:“我们现在规模不大,才两条生产线,一条做外销机加工,另一条可以专门用来生产内销机。这种带液晶显示屏的座机比较难生产,一条线一个班最多生产600多台,两班倒生产,一天也就1200台左右。”
朱庆桂笑了:“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从现在开始,一年之内,你们这一款内销机每天的产品,我们全包了。”
“啊 !全包?”陈佑福惊诧地问。
侯熙敏肯定地回答:“一点不错,全部由我们包销!”
朱庆桂补充道:“我们今天就可以签订合同,正式确定这件事。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是每天派车来运走你们出产的电话机,你们的职责和义务是保证每天生产1200台这款电话机,并且不能再把这款机卖给其他任何人。”
陈佑福不太放心地说:“你们每天派车来提货?我们现在卖货都是现款现结,绝不赊账的。”
“这点规矩我们懂。你看,我今天就是带着现金来买货的,”侯熙敏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提箱,里面全是钞票,“这里有20万元,今天就留在你们这里,权当是定金。”说完,把手提箱的钱全部倒在办公桌上,桌上顿时堆满了一沓一沓的人民币。
这种逼人的豪爽 ,让周、陈二人有点目瞪口呆。
眼看已到午饭时分,周亚平吩咐陈佑福:“老陈,你打电话去附近餐厅订一桌,中午请‘大漠’公司两位老总吃个便饭。”
朱庆桂急忙阻止:“不用了,今天中午是我们请你们,这是来之前侯总就确定好的,其实你们这个地方我们以前经常来,很熟悉,不远处有家潮州饭店相当不错,等会我们开车去那里吃饭。现在以工作为重,请陈经理辛苦一下,根据刚才我们说到意思起草一份合同,把合同拟好后我们再去吃饭。你们如果没意见,下午就可以签订合同。这就叫速战速决。”
周亚平想了想,说:“好吧,那就请两位在我办公室喝茶,我们去市场部再商量一下,看如何起草合同文本。”
到了市场部办公室,周亚平把几个重要部门的中层干部叫过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知大家,也把自己的一点担心说出来:“我们卖了一个月,才卖了3000多台,他们一家公司要把我们一个月的产品全部包销,也就是一个月36000台呀!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还是一场骗局?再说,签了合同后,我们只能将‘大屏机’卖给他们,万一他们卖不动,不提货了,我们又不能卖给其他客户,岂不是一个死局?”
众人初听有人包销“大屏机”,都很高兴,但周亚平说出疑虑后,也都觉得此事有点微妙。
财务部蒋娜娜建议说:“要不暂时不签合同,先去广州详细了解这家‘大漠’公司的底细以后再说?”
“对,对!”众人附和蒋娜娜的意见。
只有生产部经理李桐梓大声表示不满:“哎,我说你们也是,没有订单的时候愁订单,订单送上门了,又这也担心那也害怕,还做什么生意?”
一时无人发声。
陈佑福小心翼翼地说:“周总,也是。人家找上门来要签合同,我们不和他签,反而先要到广州去调查他们的底细后再签,这话怎么说得出口?”
蒋娜娜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旦形成文字,签字盖章,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其实,就是今天签约也没有关系,” 技术部经理欧阳剑三不慌不忙地说,“我们现在无非是担心受骗,担心来人说大话,不能兑现。没关系,我们在合同文本里把这些担心都变成限制性文字不就行了。比如,他们提出每天包销1200台,合同里就硬性写上,如果有一天没有购货1200 台就算违约,该方连续违约三次,我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中止合同。”
听此一说,陈佑福击掌称好:“周总,我看欧工说得没错,只要在合同里把这些防骗局、防陷阱的条款都写进去,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最多是个无效合同。再说,人家老远跑过来,不说一掷千金,但确实是一掷20万,不为了买货,为了什么?”
周亚平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就按大家的意见,市场部起草一份合同稿,如果对方坚持今天要签,那就今天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