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20章 二十

第20章 二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哼!不相信我们,怎么就相信那些小人?”田协理说。

被打小报告最多的申协理不满意邱宇灿的解释:“邱总,对大陆人有些不放心,这点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老是让那些人散布一些谣言,企图造成我们几个高管之间的不和,甚至让我们互斗呢?”

周亚平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单纯来打工的,因此一般不会介入这些纷争,但此时还是忍不住发言了:“这件事,邓董可能并不了解详情。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形成人人自危,互不信任,这对于企业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找机会向邓董陈述,使他真正了解内情。”

“对!”赖协理立即赞同,“周厂长说得对,我们应该一起找邓董认真谈一次,分析利弊,表露我们的真心。我相信邓老板应该会相信我们。”

几个人都表示赞同。邱副总口头上虽然并未表示反对,但他心里并不赞同这一方法,依他对邓老板的了解,这种企业高管集体找董事长谈话的做法,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会激起老板的反感。邓董本来就担心高管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如果集体去找老板申诉,正印证了他的怀疑。

邱之所以不说出来,是担心其他几位不理解,反而误认为他是那些助理的帮凶。

找到一个机会,周亚平与三位协理一同来到董事长办公室。

赖协理首先发言:“邓董,我们几个想向您汇报一下思想,需要耽误您一点时间,不知道行不行?”

邓老板看到几个高管一起来找他,诧异地问:“什么事?这么郑重其事?”

于是,三个协理七嘴八舌地诉说起自己被人打小报告的事,冤屈之情溢于言表。

“邓董,我们对企业都是忠心耿耿的,您应该完全相信我们,”田协理说。

“是呀,董事长,”申协理诚恳地表示,“我们是一心一意为企业好,为董事长好。可有些人,整天不干正事,就只会挑刺找茬,打小报告,搞得我们整天紧张兮兮的,还怎么集中精力去搞好工作?”

听了大家的叫屈,邓老板眉头紧皱,脸色越来越难看:“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就这么点小事,值得你们这样兴师动众?”

周亚平觉得自己应该说话了:“邓董,可能我们认识不正确,我们认为这不是小事。您知道,我们这些同事每天在前面拼命干活,后面却总有人给他告黑状、穿小鞋,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哪里还能全副精力投入工作?个人心情不好是小事,由此影响了公司的工作和业绩,那才是大事。”

邓老板用疑惑的眼光注视着周亚平:“怎么,老周,你跟他们看法一样?”

周亚平没有吱声。

邓老板继续说:“老周,你们大陆的国营企业里难道没有监督机制,难道只要有监督机制就会人人自危?企业出了问题谁都不知道,那还叫什么企业?”

周亚平看邓老板正在气头上,本不想进一步激怒他,但听他这一说,知道如果不讲清楚道理,会造成更大的误会,故顺着他的话头说:“邓董,您说得非常对,企业必须有监督机制,我们国营企业同样如此。没有监督机制,错误的言论和行为得不到纠正,企业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动力,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听周亚平这么说,邓老板脸色有点缓和:“是吧,我这人做事不会胡来的。”

周亚平话锋一转:“邓董,据我在企业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我觉得监督体制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结构和规章制度上。比如我原来所在的企业,就设有公开的监督机构和人员,如监督出勤,上下班、迟到早退,有专门的考勤员;寻找和发现企业安全隐患,有专门的安全员;诸如此类。另外,监督体制渗透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里,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这是企业的‘法治’,比起单纯的‘人治’,要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如果不依靠这些公开透明的、全面的、全员的监督机制,而只是由少数人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标准来衡量某个人某件事,靠打小报告来进行监督,势必挂一漏万,很不全面,而且很有可能提供错误信息。邓董,我们都知道,您是有超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少数人提供的错误信息,还是有可能影响您的正确判断。”

“不会的,不会的!你们都知道,我不是糊涂人,绝对不会一看那些FAX就完全相信。”邓老板为自己辩护,“你们跟了我这么久了,难道还不了解?我对你们哪一点差了?哪一点不信任了?”

众人忙不迭地回答:“没有!没有!”

“是嘛,他打他的小报告,你干你的大事业。我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自然有数,你们瞎担心什么?”邓老板进一步开导大家,“你们的辛苦我都记在心上,我已准备好了,只要你们好好干,今年年底,给你们每人一个大红包!”

一场风波在红包许愿的背景下烟消云散。但经此一遭,那些打小报告告黑状的勾当确实收敛了很多。

此事过后不久,邓老板找周亚平单独谈了一次。

“老周,你编写的所有规章制度我都看了,不错!连平日不怎么关心企业管理的邓太都觉得很好。我准备让他们做最后的审核校对后正式颁发执行。这件事值得表扬。”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实话,在邓董这里拿这么高的待遇,不认真做点事,真不好意思。”周亚平说的是心里话。

“老周,你来我这里时间也不短了,对外资企业的运作模式应该是比较熟悉了。我今天找你来,是想交给你一项新的、非常重要的任务。”邓老板望着周亚平继续说,“随着企业的发展,订单越来越多,光靠‘登高’一个厂已经无法完成订单。我又注册了一家新的企业,名字就叫‘登攀电子有限公司’。我说过,准备成立一系列的‘登’字企业,组成‘登字集团’。我准备让你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管,马上去筹备建立这家企业,你看这么样?”

虽然感到有点突然,但周亚平还是很平静地回答:“本人无意见,工作上听从邓董的安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