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18章 十八

第18章 十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不会不是你的本事,是手风琴自己的音准……”

见到两人又杠上了,周亚平赶紧打圆场:“算了,算了,大家都是业余水平,半斤八两,不要相互吐槽了。”

周亚平自幼爱好摆弄各种乐器,西乐有大提琴、小提琴和铜管乐,民乐有二胡、笛子之类。他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学好一门尚且不易,何况学这么多门。因此,他有自知之明,所玩的每种乐器都是半桶水。此时他劝解两人的话确是肺腑之言。

周、许二人别看表面上势同水火,实际上却是很好的兄弟。每次班上篮球队与其他班交锋,许兆谦都会赶到球场边,为场上的周昕呐喊助威。学校举办的辩论赛,许兆谦不遗余力,力推周昕为班上的主辩手去参加。反过来,周昕也在各种场所暗暗地帮助这位貌似木讷的兄弟。有一次,许兆谦患了急病,周昕又是呼叫救护车,又是和大家一起送医院,忙个不亦乐乎。

除了这几个老大哥,班上的小弟们就更调皮了,他们知道周亚平带薪学习,以为他当过厂长,肯定很有钱,成心敲他的竹杠。节假日,只要一上街,必有一帮同学叫嚷着“班长请客”,然后涌进一家小餐馆搓一顿。

周亚平的妻子沈珍钰知道京城物价贵,所以每个月把周亚平的工资悉数寄给他用,留下自己的工资作为家庭的生活费用。

尽管如此,由于那时的工资都很低,特别是像周亚平这样的年轻干部,提职不提薪,月工资才96元,即使老婆把全部工资给了他,周亚平在学校里仍然是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

有好几次,周亚平与同学们进了饭店,结果一摸口袋,钞票不够,只好由大家凑钱,你一元我一元的,好不容易凑足买单的钱。

在管理干部学院读书期间,虽然周亚平住在学校,但总部分配的永康胡同的宿舍仍然没退,这可成了同学们的招待所了。谁家有亲戚朋友到了北京,只要跟周亚平说一声,马上就可以拿到钥匙,直接入住。因此,这套宿舍,常年宾客不断,最邪乎的是,有一次,两间房里,连床铺带地铺一共睡了9个人。

周亚平以往有记笔记的习惯,在企业时,如果某天工作中发生较大的事项,他必定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着日后回忆和总结。但进了管理干部学院后,由于学习生活非常平静而有规律,每天的路径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每天的任务是上课、自习、做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此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东西。久而久之,周亚平把这种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也给丢掉了。

当然,学校偶尔也会有一些较大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到野三坡郊游,举办校际篮球赛及文艺汇演等等,但周亚平仍未动过笔。因而,这一段经历,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竟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按部就班的大专学习生活过得很快,两年时间眼看将要结束,此时京城发生了一场风波打破了校园的平静。

就在周亚平他们在学校过着波澜不惊生活的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革命,焕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面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改开初期,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段时间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诸如物价上涨,社会风气变坏,治安情况不良等等。由于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模式来得太猛太快,故而新旧两种观念、制度和模式的碰撞也格外激烈。

当然,这期间也不乏有一些人利用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不完善。

如,当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时,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价格双轨制,即一种商品,既有国家规定的计划价格,也有市场决定的随行就市价格,而且计划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格。这就给那些不法之徒大开方便之门。这些家伙

通过既得利益的渠道,用较低的计划价格购进商品,然后以较高的市场价格卖出商品,一进一出,毫不费劲赚得盆满钵满。

老百姓称此现象为“官倒”,即指利用权力进行的投机倒把行为。像这样的腐败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那场风波因此而生。

事件发生后不久,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二班开始了毕业考试,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紧张的复习、应考当中。

当月,周亚平顺理成章地拿到了自己的大专文凭。

毕业了,离别时分同学们依依不舍。两年质朴、单纯的学生生活,同学之间那种毫不势利,毫无利益交换的同窗情谊,使大家分别时格外动情,有的女同学和年纪较小的男同学眼眶里都泛起了泪花。

“班长,毕业后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同学中有人问周亚平。

“回家看看是可以的,但休息一段时间可能不行,拿了国家的工资上了两年学,再不赶快回去工作以作弥补,实在说不过去了。”

“山高水长,天涯不远,来日再见!”同学们互相道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