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说话有点支支吾吾:“啊,是的,是有这么回事。不就是‘调研’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人家说的。上次是我一个人,这次多一些人去不是会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吗。告诉周厂长,没关系,真金不怕火炼,你们好好准备吧。”说完就挂机了。
几天后,联合调研组来到器材厂,人员众多,架势很大,除了有不少直属厂派来的人员,总部和市委组织部门也都有人参加。看来,这些成员并不了解器材厂的真实情况,听上面说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研,一般都估计一定是这个厂领导成员有重大问题,总部才下此决心。
因此,调研组刚进厂时,局面有些紧张,气氛非常压抑。
周亚平仍然不管不顾,埋头自己的工作,连给调研组的接风餐和他们与中层干部的碰头会都是孔国防一手打理。
几天来,调研组成员分头深入车间、科室,进行座谈、走访、探查,层面之广,调查之细,前所未见,简直像要把工厂翻个底朝天。
一周后,调研组的总结会,当陈组长——一个直属厂的党委副书记开场白后,会场气氛有些冷,没有人接着发言。
老陈使劲地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同志们,我们来这里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经过这么多天的调查研究工作,大家一定对器材厂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都说说吧,不要有顾虑,有什么说什么。”
调研组中,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开腔了:“我原来担心我说的内容违反了我们这次调研工作的宗旨,不太想发言,但既然陈组长说了,有什么说什么,我就直言不讳了。我在我们厂担任纪委书记,这次领导派我来器材厂调研领导班子,我第一想法是肯定这个班子出了大问题,因此派我们来诊断,以便总部动大手术。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怎么感到,好像不是来诊断治病的,而是来学习取经的。这个企业的厂长,可能是有意避嫌,我都没见过几次,但关于他的事迹,却在职工群众中听到很多,但大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要我们来调查他的问题,至今,我都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呀!如果所有的企业领导都像周亚平这样为人处事,治理企业,哪有企业不能振兴的道理?”有人附和地说。
市委组织部派来的一位科长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这几天也把器材厂领导班子的情况及时地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研究后的意见是,如果贵集团干部较多,不打算用周亚平,我们市正需要这样的干部,希望能调给我们。”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基本的论断是,从整体来看,器材厂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是一个好的班子,周亚平是一个好厂长。
“我不同意!”有一位调查组成员站起来大声说,他是一个直属厂的总工程师,“组织上派我们来是干什么的?我们的职责是什么?都忘了?我们是来评功摆好的?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当然也有不少做得不错的地方,工厂的效益也还不说得过去。但这个厂主要是在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几天,我与这个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打交道较多,看来大学生们意见还是不少,主要认为领导班子达不到知识化的要求。所以,我认为这个厂致命的问题是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不行。你们看,厂长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党委书记是部队转业的,初中文化程度,管生产的副厂长是工人出身,文化程度肯定不高。改开以来,□□反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什么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就达不到知识化的要求呢?另外,这个厂有些做法是为了讨好群众,明目张胆地违反国家规定,如打着‘三用食堂’的幌子,擅自建造影剧院。等等。”
此言一出,会场一片寂静。
仍然是那位纪委副书记开口:“我也不完全赞成你的意见。知识化不是大学生化,难道中专生就不是知识分子?”
“那要看什么年代,如果是建国初期,中专生自然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大知识分子;现在是什么年代,现如今,部直属企业中,哪还有作为处级干部的厂长,不是大学生的?”那位总工反驳。
“但我们这次调档查资料,发现部直属厂前年参加全国第一次厂长经理统一考试的7名成员,周亚平成绩是第一名,据说其他人都是大学生,这说明什么?”纪委副书记继续抗辩。
总工听到此话笑了:“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这说明除了这个厂,没有哪个厂不是大学生担任厂长。”
总工的反诘,获得众人一阵哄笑。
调研组最终交出来的调研报告是一个折衷的产物,一方面,如实地记录了周亚平主持厂务以来历年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情况,肯定了企业全面整顿各项成果,对于企业连年被评为市、省、部局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表示赞赏。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一些“希望”,特别是希望在领导班子知识化,在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方面加强努力。
调研组离开了,但调研组内部争论的一些关键问题,尤其是那位兄弟厂总工的发言,却不知何故,在器材厂不胫而走,成了热议的话题。厂内纷纷传言,调研组回去后,集团公司将很快对器材厂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周亚平这段时间心情也很不平静,脑子里总是萦绕着那诛心之问:“现如今,哪还有作为处级干部的厂长,不是大学生的?”仿佛自己没有读大学成了原罪。
随着时间的推移,调研风波渐渐平息,器材厂又进入正常的工作轨道。
但周亚平思想的波澜却始终无法平静,思绪越来越多,委屈和不平的心态越来越严重。
周亚平一直暗暗地思索,自己一心为了企业,各种个人利益都可以牺牲,到头来,却总是被人告黑状。这些告状之人,深谙“一张邮票八分钱,至少恶心你半年”的道理,随意拿来一些有的无的一些事由,写封“举报信”,让你的上级单位查你半年,不搞垮你也要让你恶心死。
这是怎么呐?本人千方百计为企业提效益,为职工谋福利,这有错吗,为什么好人被诬告,诬告者却毫发无损?上级领导总是说要保护好干部,但只要接到投诉信函,就不问青红皂白,频频派人来工厂调查,使得没有问题都好像成了问题。这是保护吗?
特别是,厂内厂外一些人屡屡嘲笑中专生当厂长,最让周亚平心中不服。
周亚平自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有一个大学梦,而且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来实现愿望。之所以未能走继续读高中、考大学的道路,不是因为学习成绩,而是由于家境困难。
周亚平的人生是不幸的,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满周岁,父亲在帮亲戚家驾船途中病故,三岁那年,母亲也因病去世。周亚平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年长十六岁的姐姐,一直陪伴他的成长。
父母去世后,由于当时姐姐还在学校学习,无法照料,就把周亚平送到姨妈家寄养。几年后,姐姐考取了公务员,又结了婚。就把弟弟接到身边,安排在省城的小学读书。
姐姐、姐夫工作太忙,无法全天候地照顾弟弟,为此,有段时间,把周亚平送到姐夫的老家,交给姐夫的父母照看。姐夫的父母,只有姐夫这个独子,同样把周亚平视作掌上明珠,当成亲儿子一般。因此,周亚平这个孤儿,童年时代是在并不缺少爱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后来姐姐、姐夫响应国家“大办钢铁”的号召,被调到湘中地区的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工作。为了一家团聚,把老家的父母亲和弟弟周亚平一起接到钢城生活。
也是在这里的子弟学校,周亚平完成了初中学业。
当时初中毕业,周亚平的成绩在班上排在前列,他曾和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专门考察过当地最好的市二中、县一中,对于报考高中跃跃欲试。
但后来有一次学校教导主任找到周亚平,一席话改变了周亚平的人生之路。
这位姓张的教导主任是周亚平胞姐曾经的同事,他神神秘秘地对周亚平说:“亚平,我们学校刚接到一家新的中专学校的报考通知,这是一家半机密半军事化学校,这个信息没有公开,属于内部掌握。我想帮你修改志愿,把这家学校填写为第一志愿。我知道你姐姐家并不宽裕,如果你能考上这家学校就太好了,专业好,发展前景广阔,关键是毕业后马上就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那你不但不需要家里负担,反而可以帮助家庭,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这席话让周亚平思绪万千。姐姐、姐夫抚养自己到初中毕业,确实不易。姐姐有家公家婆,还有三个子女,连周亚平全家8口人,全靠姐姐、姐夫两个人赚钱养家糊口,家庭确实不富裕。周亚平想,如果自己去读高中,再等到大学毕业,还要整整7年,这些费用,又要拖累家庭。虽然姐姐、姐夫及姐夫的父母全家人都对自己很好,即使考上高中他们同样会很高兴,但自己不能太自私,要替家庭考虑了。如果去上中专,4年毕业以后,就可以马上参加工作,拿到工资帮助姐姐一家。
周亚平默认了张主任的志愿修改。其实,那个所谓的“半机密半军事化学校”不过是一家邮电学校,由于当时战备工作紧张,邮电部门属于军管,故此搞得十分神秘。
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周亚平考取了邮电学校,中专毕业后,分到工厂工作。
假设命运女神不是这样安排,周亚平自信自己照样可以读高中,上大学。
想到这些,周亚平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尽快离职去报考成人大学,重温自己的大学梦。
周亚平本想趁集团公司对工厂领导班子调整之机,离开现在的岗位,实现重进校园的理想,但不知何故,调研组回去又是两、三个月了,总部那边还没有动静。
思忖再三,周亚平决定直接向集团公司递交辞职报告。
辞职函中重点写了这么一段:“调研组走后,我们厂一直在流传这一经典言论:‘现如今,哪有厂长不是大学生?’从我本心来说,我并不认为不是大学生就绝对不能当厂长,但领导班子知识化确实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部属大中型企业厂长没有大学文凭确实已不够资格。鉴于此,我强烈要求辞去现在的职务,卸任后,我将报考成人大学,继续深造,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辞呈递交后不多久,集团干部处吴处长给周亚平打来电话,中心意思是劝导他不要轻易辞职,经过调研,集团公司领导是相信你的,你也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
电话里,周亚平仍然表示了离职的强烈愿望,最后,他几乎用恳求的口吻对吴处长说:“长期以来,我一直默默地工作在第一线,没有什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希望组织上这次无论如何给我一个报考成人大学的机会。这是我唯一的请求,难道这一点小小的请求,都无法满足?”
这次电话以后,出现了转机,当年年底,集团总部一位副总裁和吴处长来到器材厂,与领导班子一一交谈后,在全厂大会上宣布了领导班子调整名单。
在一系列的任免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厂长职务的变动。
当宣布周亚平被免去厂长职务,借调到集团总部工作时,会场一片躁动。任免名单宣布完毕后,照例是由离任厂长周亚平及接任厂长冯庭怡讲话。
听完任免后,周亚平觉得非常轻松,心中暗暗地感谢集团领导的细心与关心。他知道,在免去厂长职务后,增加一项借调到总部工作,这是一个特意的安排。这样做,一是可以减免掳去职务的冲击力,给人只是工作变动的假象,二是给自己报考成人大学创造机会。
在离职感言中,周亚平主要讲了三点,首先,认为自己在职时是努力工作的,是千方百计想要企业振兴、职工获利的,故此无怨无悔。其次是,工作中不可能没有错误,没有失当,本人愿意承担这些错误的一切责任。另外,有些事,不一定是错的,但仍然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这也没有办法,“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第三,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基层企业的领导班子更换是一件大事,往往酿成风波。器材厂这一段时间也不得消停。群众的议论中,有愤愤不平的,有悲叹惋惜的,有鸣冤叫屈的,有指桑骂槐的。大多数职工不知内情,都替周亚平抱打不平,认为这样的厂长平白无故被免去职务,实在有些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