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15章 十五

第15章 十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器材厂年终总结大会采取广播大会的形式。除了必须值班的人员,其他职工以车间、科室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收听广播。

由于工厂缺乏一个较大的室内场地,以往的职工大会或庆典活动,都是在露天举行,一般在厂内篮球场临时搭建讲台作为会场。有一次,在盛夏召开的大会上,由于室外阳光直射,气温太高,导致一位工人中暑倒地,被迫紧急送医。此后,器材厂再不敢在露天举行职工大会。

周亚平与几个副厂长坐在小会议室,大会由肖进主持,周亚平做主题报告。

面对麦克风,周亚平把过去的一年里主要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一一汇报。从去年7月,部局及省、市联合组织的企业全面整顿预验收后,器材厂认真对待验收组提出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励精图治,全力整改,后五个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数据看,全年绩效是相当可观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谈到来年的工作安排,周亚平着重谈到“转型”问题,就是要求各个部门、各项工作都要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重点抓市场,抓新产品开发,抓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另外,必须进一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增进职工福利待遇。

其它许多内容,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在周亚平具体讲解如何增进职工福利时,谈到提高每月奖金基数,实行超产计件奖,购买镇老医院房产改造成职工住宅等具体措施时,引起了轰动。

一时,各个车间、科室都止不住地议论起来,特别是对收购镇老医院一事反响强烈。

“太好了,英明决策!”

“中心位置,多好的地段,今后再也找不到了。”

“改造好后,本人强烈申请居住。”

……

这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老的镇人民医院坐落在中心城区一块高地上,地理位置极佳。由于人民医院已搬迁到城郊新址,老医院房屋去留一直未定,虽然镇医院大部分职工对老址有很深的感情,舍不得出卖,但囿于资金紧张,无奈只有割爱。

由于龚书记与人民医院院长过去是同事,关系一直不错,故第一时间得到这一消息。经研究,器材厂决定收购。

广播大会临近结束,肖进宣布好消息:“同志们,为庆贺去年生产经营工作取得的好成绩,晚上8时在篮球场放映香港电影‘少林寺’。另外,还有一件喜事,我们厂新购了两台35毫米的放映机,今晚首次亮相,双机放映,不需换片。”

各个分会场掌声雷动。

全厂大会结束后,人们还在议论晚上放电影的消息。“少林寺”这部电影当时红得发紫,那个年代,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尽管这只是一部复映片,而且有的人通过各种途径都看过好几遍了,但毕竟在器材厂还是首映,年轻人又特别喜爱这种武打片,因而大家还是止不住的兴奋。另外,这次的放映设备鸟枪换炮,由原来的16 毫米单机放映换成35毫米双机放映,更让全厂职工高兴不已。

现在的人们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放映电影时,16 毫米影片不但画面大小无法与35毫米影片相比,而且光亮度、清晰度也都不可同日而语。另外,单台放映时特别烦人的是,放完一盘影带,必须换另一盘影带,一换就得等好几分钟。试想,电影正看到精彩之处,突然停下等着换片,那是一种多么折磨人的滋味。

电影正式开映时间是晚8点,从7点开始就陆续有人搬着板凳在球场上抢占位置。

电影准时开映,篮球场上坐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除了银幕前面,银幕后面也坐满了人。

周亚平的夫人沈珍钰是工厂兼职的放映员,今天晚上的电影就是她与一位搭档一起放映。按她的说法,这工作也是不讨人喜欢的苦差事。除了换片时手脚稍慢一点就招人辱骂,放映时,一旦银幕上出现花片或断片,观众哪里知道这是老影片由于放映次数太多造成的问题,而是不停地抱怨放映员技术差劲、手艺不精,什么脏话、丑话一股脑地甩过来。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随着悠扬动听的“牧羊曲”响彻夜空,观影群众的愉悦情绪也达到了顶点,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

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天气已经起了变化,霎那间乌云密布,一声炸雷把所有人吓了一跳。不久,小雨淅沥淅沥地下了起来,紧接着,雨越下越大。

顿时,球场上的人群乱成了一窝蜂,小孩哭、大人叫,纷纷抱头奔离,去找避雨场所。

一场文化盛宴却以扫兴结局。

第二天,看电影被浇成落汤鸡这件事成了器材厂的中心话题。谩骂的,挖苦的,调侃的,说什么的都有,但归根到底抱怨地是工厂没有一个能放电影的室内场地。

群众议论纷纷,领导们也不消停,几个正副厂长正在周亚平办公室研究工作,显然也受此事的影响,情绪都不高。

周亚平见大家都有点萎靡不振,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昨晚看电影是不是都被雨浇蔫了,打不起精神来?没关系,干脆我们厂盖一个漂亮的电影院,以后就可以安心看电影了。”

大家知道,周厂长不过是说说取乐。在当时,上级机关严令禁止企业建设“楼堂馆所”,所谓“楼堂馆所”,大概包括办公楼、大礼堂、宾馆及招待所等等,因此,想盖电影院,确实是痴人说梦。

不过,这句玩笑话却提醒了主管后勤的欧阳昭民。很长时间来,工厂没有大的室内场地的这个困惑一直在他脑海里转悠,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呢?他设想过多种方案,又一一被自己否定,但现在,一个成熟的主意突然浮现出来,他一拍脑袋,大声说:“厂长,你不要以为这只是玩笑,还真有可能实现。”

冯庭怡笑了笑:“欧阳厂长,别再想这件不可能的事了。中央文件白纸黑字,禁止企业建设项目规定得很明确,就是指电影院一类的项目。没听说隔壁厂申请建一个招待所,很快就被驳了回来。”

“你看、你看,我说你老冯少根筋吧。自上次部局批准我们宿舍移地大修,我算是明白了这里的诀窍,申报项目必须顺着上面的思路走,而且必须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我们如果单纯申报影剧院项目,百分之两百会被枪毙。但是,大家想想,我们要盖一个大的室内场地,难道就是为了看电影、看文艺节目吗?我们厂搞庆典、开职工大会多年来不都是缺少一个室内场地吗?在室外烈日下举行,闹得员工中暑送医院,这样的例子还不够我们引起重视?再说我们的食堂,别看现在还勉强够用,这是因为近几年招的新员工不是太多,而结婚成家的较多,因此在食堂吃饭的人少了。但如果今后扩大招工,就餐人员激增,现有食堂也是不够用的。”

看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自己分析,欧阳昭民更来劲了:“由此看来,我们报一个基建项目,把这三项需求都涵盖进去,岂不就容易通过?”

“对呀!”肖进也受到启发,“项目名称就叫‘三用食堂’,名正言顺,应该没有问题。”

“‘三用食堂’,好啊,这个名称好。”

“行!就这么申报建设项目。”

……

周亚平一看会议的主题变成了讨论基建项目,而且无法拉回到原来讨论的主题上来,也只好顺着大家的话题走:“欧阳厂长,今年计划收购老医院需要一大笔钱,后续改建装修还要准备资金,这是必须确保的。至于新项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