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方士曾言不可说 > 第260章 李捕头

第260章 李捕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不缺,禹州季田县人士,县衙捕头。

今日一如既往,鸡鸣时起床,天色未明,东方天际隐隐发亮。

随着最后一声打更声,李捕头洗漱完毕,拾两根柴热灶,打些水进锅,撒把米,再把昨晚没吃完的饼子上锅重新蒸一蒸。

她觉得今天好像有哪不一样,但是盯着灶火思考了半晌,没想出来,遂放弃。

稀饭和饼子都热好了,老头还没起,她自己先吃了,潦草吃完披上衣服往县衙赶。

巷头的油条铺子搬开门板,老板热锅,老板娘在旁边擀面切面,见着行色匆匆的李捕头,也一如既往地打了声招呼。“李捕头,又这么早!”

“早!”

到了县衙,天色渐亮,交接值班,检查轮值表。

昨夜无事,无盗,无火情。

其实季田一直如此,他们实在不必每日都认真检查,作为捕头的李不缺也没有必要每日都这么早起。

但谁让他们有个比他们还较真的县令大人。这个点,杨大人早早就起来批阅文书了,他们这些下属还能睡懒觉不成。

县衙门口的堂鼓不知为何落了灰,大门的铁环门栓也好像久欠清洁,一抓就一手污黑。李捕头遣了俩小捕快,提桶打水,刷洗抹布,将堂鼓和大门口彻底打扫了一番,连角角落落的陈年积灰都让他们扫干净了。

亮亮堂堂的,这才是季田县衙嘛。

李捕头收拾收拾,出去巡街。

街坊四邻与捕快们关系很亲近,他们尤其喜爱其中那位年轻俊逸的女捕头,所以总是时不时就要给她塞些果蔬。

李不缺倒也很想收,公食银不够花,家里还有个啃小的老头要养活。但是县衙明令,随意收受百姓财物的,杖二十,便只能通通咬牙婉拒,硬着头皮受下了大公无私的美名。

东西送不成,年纪稍长的婆姨们便又想给她说亲,说东家郎君年轻端正,西家郎君踏实肯干。最离谱的,甚至给她介绍起了好闺女。

这些婆姨们比匪盗还难缠,搞得李捕头只能落荒而逃。

同僚捕快们拿她打趣,说让她考虑考虑,去相一个娶回家。然后一人挨了一刀鞘,就都老实了。

李不缺本以为今天会继续如往常一般平静无事,路过闹市,却突然被一个疯汉撞了个正着。

疯汉痴言呓语,声嘶力竭地喊着什么鬼啊怪的,被摁在地上也不老实。

正要把人押回去,抬眼又见到两个年轻的外乡人。

其中一位身形矫健,目若朗星,看着似乎是练家子;另一位……老实说,李不缺这辈子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看的人,不止长得似谪仙人一般,仪态一看也知是出身世家大族。

年轻的练家子模样看起来挺机灵,说话却是前言不搭后语,先开口直接叫出她的名字,然后又突然喊她小白,还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李不缺一头雾水,正考虑把这小子跟那疯汉一起抓了,旁边那位俊美公子把他往后一拦,一脸歉意,说这小子是他堂兄弟,从小脑子就不太好,总是乱认人。

那青年闻言,气得要跟他动手,又生生被按了下去。

俊美公子说他们兄弟二人是商贾,见季田民风淳朴,意欲在季田置办些产业,兴商利民,所以想拜访一下县令杨大人。

李捕头更是困惑:你想置办产业,自己去便是了,为何要拜访县令大人?

直到俊美公子补上一句:“在下是禹州柳氏,竹山。”又摆出了刻有柳氏家印的玉佩。

李捕头倏地眼前一亮。

须知道,商贾是商贾,禹州柳氏是禹州柳氏,不可一概而论。

刚刚还冷着脸的李大捕头立刻换上一副亲切的笑容,上下打量二人一眼,很爽快地答应了。

眼看李捕头变脸如翻书,旁边的青年目瞪口呆,连连咋舌。

『钱能通神啊。』

彼时杨恩明杨大人正在田间检查春耕的情况,堂堂的县令大人穿着与农人一般无二的粗布短打,挽着袖子与身边的几位农人在犁好的地里笑呵呵地聊着天。

身后的小书童杨枚小心地把自己的衣服系好,免得沾上泥土,抬头看看自家大人,哪还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庄稼汉。

“老杨——”远远传来一声呼喊。

杨大人回头,眯着眼睛循声望去,只见李捕头带着两个陌生的年轻人从田埂上走了过来。

“老杨——看,我给你带财神爷来了——”

杨恩明笑着摇了摇头,“这小李,光天白日的,哪会有什么财神爷,真是惯会开玩笑。”

待到几人走近,看清来者相貌,杨大人稍有惊讶。

李不缺还没来得及介绍,杨恩明反倒先开口了。

“柳二公子?”

竹山拱手一揖:“杨大人,久违了。”

“哈?你们认识?”李不缺挠了挠头。

杨恩明赶忙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急匆匆从泥地里上来。

几人借了一步,去路旁茶摊详谈。

小书童跟李不缺在外边站岗。

书童不解,两个来做生意的商贾罢了,老爷为何要这么重视,与商贾交往甚密,实在有损官老爷的形象。

“你家老爷缺钱啊,小杨梅。”李不缺说着往嘴里塞了一颗酸梅。

“我们老爷为官清廉,怎么会缺钱。”杨枚气鼓鼓的,很不服气。

“老杨要疏浚河道,挖堤引渠,要办童学……哪个不用钱?”

“朝廷不是很有钱么?”

“朝廷?”李不缺笑了一声。“朝廷的钱又不是季田的钱。若是柳氏在季田兴商,那么很快季田就会真正成为商道商网的一部分,到时候老百姓能赚到钱,有活干,衙门有税收,那才是季田的钱。”

杨枚似懂非懂地挠了挠头,虽然不是完全明白,但是感觉她说的很有道理。

茶摊之中,三人相谈甚欢,临别时,杨大人交给李不缺一个活:接下来几天带两位贵客好好考察一番季田的风土人情。

“啊?”

李不缺以为自己带路过来已经是干完了活了,怎么还要包售后。

杨恩明朝她招了招手,捋着胡子小声道:“要是谈下来了,给你一两辛苦费。”

“成。”李捕头眼前又一亮。

有钱能使鬼推磨。

但招待客人,李不缺这还是头一次。

嗯……带人看看河道,看看农田,看看坊市,找个地方吃饭,再找个客栈住下,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流程。也没有多难嘛。

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两位贵客好像对河道什么的兴趣不大,反倒对她颇感兴趣。

不要求看坊市,而是要求她平时干什么,今天就干什么,他们跟在后面就行。

让她像平时一样?可平时身后也不会跟着俩陌生人啊。

给他们点的饭食,他们兴致缺缺,反而一直盯着她吃饭。

给他们找的客栈他们也不住,非要看看她住的地方,说是要从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才能看出本地真正的营商环境情况。

李不缺敏锐地察觉到这二位对她本人非同寻常的兴趣。

天地良心,她李不缺是喜欢钱,但还没到会为了钱出卖色相的地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