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取代建兴后,雷打不动的间日朝会,在今儿个罕见的被叫停。
五更天,百官手执笏板,如以往一样候在金銮殿里等少帝临朝,左等右等,等来的却只有随侍在少帝身边的大太监万福。
年近不惑的寺人打帘而出,立在十二级汉白玉台阶之上,呵腰冲台阶之下巴巴等了足有半个时辰的百官说:“陛下昨日夜里受了寒,今日晨起不濡攒,实在起不了身,劳各位大人久等,今日还请各位大人先行回府。”
骤然闻及此言,百官不由交头接耳,诺大的金銮殿殿宇内,响起一阵窸窸窣窣声。
紧接着,一众躬身站立的官员堆里唯一一个斜斜卧坐在把屏背式扶手椅中的男人抬了抬睑,似嗔怪,又似戏虐的开口,“陛下不濡攒,还不是你们从旁伺候的寺人不尽心,以本王看,挑上那么七八个拖去宫道上见见血,你们才晓得陛下的金贵。”
“是,”大太监万福笑,无情岁月镌刻在他脸上的痕迹在他弯眉眯眼那一瞬折叠成一道又一道浅痕,“亲王言之有理,是奴才教导不力,一会子回到值房,奴才必好好儿规训御前寺人。”
那句虽谦恭却不卑亢的“奴才教导不力”响在耳边,卧坐在把屏背式扶手椅中的男人几不可察的皱了皱眉。
片刻后,男人自椅中站起,负手仰望汉白玉台阶之上的大太监,面无表情,“做了半辈子御前总管,陪了两朝天子,你这爱引咎自责的脾性,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模一样,逢雨?”
逢雨……
如果说,随侍少帝的寺人一开始端的是份疾风肆掠也依旧波澜不惊的稳重,那么在“逢雨”这两个字从台下即使年逾四十也仍然风华不改的中年男人口中脱出时,他素日里端惯了的稳重差一点,只差一点点就端不住了。
逢雨,恰逢雨。
恰是他本来的姓,逢雨是他本来的名,这一名姓除开台下站着的中年男人外,已足有二十一年没被人唤过了,而这二十一年里,位卑的唤他大监,位尊的唤他万福。
万福,是十九岁成为王朝的寺人以后,将将登上皇位的先帝爷赏赐给他的新名字。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先帝爷很喜欢这个名字,他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只独独台下站着的亲王,从始至终不曾喜欢过这个名字。
逢雨逢雨,亲王固执的只叫他本来的名字,彷佛这样就能把十九岁那年的他从歧路上叫回来,可时光从来不肯转头,而他也再活不回十九岁了。
握紧交叠在袖中的手,凭借呼吸将起伏的心绪一一压下,十二级汉白玉台阶之上的大太监微微颔首,如同以往每一次被错唤的时候一样,认认真真更正,“亲王又叫混了,奴才的名字是万福。”
他刻意的更正,亦如以往每一次一样,轻而易举引得台下男人怒火中烧,最后拂袖而去。
坐在把屏背式扶手椅中听政的亲王起身离开,那些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的文武官冲空荡荡的九五尊位欠欠身,紧跟着离开了。
人潮散去,金碧辉煌的鸾殿既空,又静,高台之上的大太监缓缓撑起一直呵着的腰,视线顺着洞开的八扇金丝楠木门向外往去,直望到为首的中年男人行过丹墀,消失在丹墀外的一级一级汉白玉台阶之下,他才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身打开旁侧绣帘,往少帝所在的飞霜殿款步而去。
飞霜殿内,景泰蓝烧制而成的炭盆里盛满了未燃尽的纸钱,而炭盆正对面壁龛里放着的牌位,由一块变成了两块。
大太监万福撩开厚重的裘帘锦幕踏入时,十四岁的少帝刚点着一注旃檀香,闻及身后脚步声,少帝没有回头,而是自顾自的将旃檀香举过头顶,对着放在壁龛里的牌位行肃拜礼。
三拜之后,他微微侧了一下头,恭立在他身后的大太监万福会意,立马上前接住他手中旃檀香,绕过景泰蓝烧制而成的炭盆,将香郑重其事的插进牌位前摆放着的常山峪小铜香炉里。
做完这一切,大太监万福回身,少帝已走到花梨木漆成的御案后,信手翻开一本奏折看了起来。
昨日夜里受寒,今日晨起不濡攒,这两句是个谎话,少帝的身体压根儿就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