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这时,一位戴金丝眼镜的老教授突然举手:“林同学,你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林秀芬顿了顿,目光下意识看向坐在后排的宁婉清。
“来自……渔村的传统编织技法。”
“是吗?”老教授推了推眼镜,“可据我所知,这种立体编织法在民间极为罕见,倒是国外有些文献提到过类似的工艺。”
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
宁婉清的手指攥紧了座椅扶手。
——糟了。
这种编织技法确实来自未来,是她无意中教给林秀芬的。如果被深究下去……
“教授。”林秀芬忽然开口,声音很稳,“您说的国外文献,是指1975年《纺织科技》上那篇D国学者的论文吗?”
老教授一愣:“你看过?”
“图书馆有英文原版。”林秀芬微微一笑,“但我们的换梭装置和他们的结构完全不同,您可以对比专利申请书第17页的示意图。”
她从容不迫地翻到那一页,指着图纸上的某个细节:“D国人的设计依赖电机驱动,而我们的装置完全靠机械联动,更适合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渔村。”
老教授眯眼看了看,终于点头:“……有道理。”
宁婉清悄悄松了口气。
答辩结束后,林秀芬被几位领导围住,谈技术合作的事。宁婉清站在走廊等她,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她:
“宁同志?”
她回头,看见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男人——正是之前在学校追求过林秀芬的那个男生。
“真巧。”他笑得彬彬有礼,“我是省纺织厂技术科的,厂里对你们的专利很感兴趣。”
宁婉清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合作事宜可以找林秀芬谈。”
“其实……”他压低声音,“厂里希望直接买断专利,价格好商量。”
宁婉清眯起眼:“买断?”
“对,毕竟这种小发明,放在国营大厂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眼礼堂方向,“个人搞技术,容易走弯路。”
宁婉清忽然明白了他的潜台词——如果专利不卖,他们可能会遇到“麻烦”。
她正要反驳,林秀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王同志,专利我们不卖。”
她大步走过来,直接挽住宁婉清的手臂:“我们要自己办厂。”
男生脸色变了变:“你们?两个女的?”
“对,两个女的。”林秀芬扬起下巴,“而且我们会做得比国营厂更好。”
当晚,宿舍里。
林秀芬趴在床上写计划书,宁婉清坐在桌前整理资料。窗外飘着雪,屋里只有钢笔划在纸上的沙沙声。
“婉清姐。”林秀芬忽然开口,“如果专利批下来,我们就能申请贷款了。”
“嗯。”
“我想把厂子开在渔村。”
宁婉清笔尖一顿:“为什么?省城机会更多。”
“因为……”林秀芬翻了个身,仰面看着天花板,“那是我们的家啊。”
宁婉清心头一颤。
家。
这个词从林秀芬嘴里说出来,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亲昵。
她放下笔,走到床边坐下:“秀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呢?”
林秀芬侧过头,静静看着她:“你会吗?”
宁婉清张了张嘴,却不知该怎么回答。
——如果有一天,她找到了回去的方法呢?
林秀芬忽然伸手,握住她的手腕:“不管你从哪里来,现在你在这里。”
她的掌心很暖,虎口的朱砂痣在台灯下像一粒小小的火焰。
“所以,别想那么多。”她轻声说,“我们先把厂子开起来。”
宁婉清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忽然觉得胸口那股郁结的气散开了。
“好。”她反握住林秀芬的手,“我们一起。”
三天后,专利顺利通过初审。
林秀芬请了假,和宁婉清一起回渔村筹备建厂的事。火车上,她靠着宁婉清的肩膀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张盖了红章的专利受理通知书。
宁婉清轻轻抽走通知书,放进自己的包里。
窗外,初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远处有农民在耕地,新绿的麦苗在风中轻轻摇晃。
她低头看着林秀芬的睡颜,忽然觉得——
或许,留在这个时代,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