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废墟里的家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婉清姐..."林秀芬突然梦呓般呢喃,"你身上有雪花膏的味道..."

宁婉清僵住了。那是她背包里唯一带着的现代护肤品,昨天偷偷抹了一点。此刻林秀芬的呼吸喷在她颈窝,热得像小火炉。

天蒙蒙亮时,林建国的高烧退了。宁婉清揉着酸痛的脖子去灶房,发现林秀芬已经煮好了红薯粥,还破天荒地滴了两滴香油。两人蹲在灶台边喝粥时,林秀芬突然说:"昨天陈会计说,公社要查知青证。"

陶碗在宁婉清手里晃了晃,粥汤溅到手背上。她正想解释,院门突然被拍响。来的是公社妇女主任,蓝布衫口袋里别着三支钢笔,眼睛像探照灯似的在宁婉清身上扫:"省里来的知青?介绍信给我看看。"

林秀芬的碗"咣当"掉在地上。宁婉清慢慢站起来,脑子飞速运转。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躺在里屋的林建国突然中气十足地吼:"王主任!我闺女救的那个落水知青,证件在县知青办补办呢!"

所有人都愣住了。宁婉清没想到林建国会帮她圆谎,更没想到他编的故事比自己的还周全。王主任将信将疑地走了,临走前意味深长地说:"下周三全县知青登记,别忘了。"

暴雨过后的清晨,林秀芬带宁婉清去晒渔网。海滩上到处是被浪打上来的海藻,踩上去像地毯般柔软。宁婉清突然指着远处:"那是什么?"潮线附近躺着个亮晶晶的东西。

"玻璃浮漂!"林秀芬跑过去捡起来,"渔船上的,能换两分钱呢。"她献宝似的递给宁婉清,却在对方接住的瞬间"哎呀"一声——浮漂边缘的裂口在她虎口的朱砂痣上划了道红痕。

宁婉清条件反射地含住那根手指。林秀芬整个人像被雷劈中似的僵住,从耳根红到脖子。海风突然大起来,把晒着的渔网吹得像张巨大的翅膀,将两人笼罩在蓝色的阴影里。

"我、我去收蛤蜊!"林秀芬落荒而逃,辫梢的彩色头绳散开了都没发现。宁婉清弯腰捡起头绳时,听见身后有人咳嗽——是昨天那个蓝布衫大婶,正不怀好意地盯着她们。

回村路上,几个女知青拦住了她们。为首扎麻花辫的姑娘指着林秀芬的头发:"这头绳哪买的?供销社新货?"宁婉清眼睛一亮,从兜里掏出早上刚编好的三条头绳:"自己做的,喜欢可以拿东西换。"

最终她们换到了半斤粮票、一块香皂和五颗水果糖。林秀芬看着宁婉清把粮票折成小方块藏进鞋垫,突然问:"婉清姐,你是不是...回不去了?"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宁婉清望着海平面上的货轮烟痕,轻轻点头。林秀芬突然抓住她的手,虎口的朱砂痣贴着那道红痕:"那...我养你。"

这句承诺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沉重。宁婉清看着这个连自己都吃不饱的渔村姑娘,喉咙像塞了团棉花。远处传来生产队收工的钟声,惊起一群海鸟。

晚饭时,林建国宣布了重大消息:公社要办编织社,让宁婉清这个"省城来的文化人"去当技术指导。宁婉清扒着糙米饭,心想这大概是她那支派克钢笔的功劳。林秀芬在桌下悄悄碰她的膝盖,眼睛亮得惊人。

临睡前,宁婉清发现林秀芬在油灯下缝着什么。凑近看,竟是把她的破牛仔裤改成了短裤。"裤腿料子够做两个钱包。"林秀芬咬断线头,献宝似的递给她看。宁婉清摸着密实的针脚,突然意识到:这个女孩正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帮她拼凑起1978年的生活。

暴雨再次来袭时,两人挤在西屋的木板床上听雨。林秀芬说起她六岁时,母亲为给弟弟抓药,冒雨出海再没回来。"那天也下这么大的雨..."她的声音闷在枕头里。宁婉清转身抱住这个颤抖的身体,像抱住二十年前那个淋雨跑回家却再也见不到妈妈的小女孩。

雨停时已是后半夜。月光从瓦缝漏进来,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画出银色的格子。宁婉清轻轻哼起《茉莉花》,林秀芬在半梦半醒间跟着哼,跑调跑得离谱,却让这个1978年的夏夜变得温柔起来。

公社编织社挂牌那天,宁婉清在门框上系了条彩色头绳。海风吹来,那些尼龙线编就的流苏像彩虹似的晃悠。林秀芬躲在人群最后,看宁婉清站在条凳上讲话,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她白衬衫上投下光斑。

"咱们的渔网线工艺品,要卖到县里、省里,将来还要出口创汇!"宁婉清的声音清亮,带着这个年代少见的张扬。底下十几个渔村妇女交头接耳,有个扎绿头绳的小媳妇直接笑出声:"线头编的玩意儿能换外汇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