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废墟里的家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国庆前夕,赵家屯的老屋完成翻新。林小满执意要在院中栽棵梨树:"你说过...四十年后的城里人都爱种果树。"她挖土的背影与记忆中外婆的照片重叠,苏念晴突然泪如雨下。

第一场冬雪覆盖新房时,她们收到深城政府的邀请函——作为"特区建设优秀青年代表"出席元旦茶话会。林小满翻箱倒柜找出那件呢子大衣,却发现袖口已经磨毛。"该买新的了,"苏念晴帮她扣好纽扣,"明天去百货大楼。"

1983年的最后一天,她们站在罗湖口岸的天桥上。远处深城工地的探照灯如星辰坠落凡间,林小满呵出的白气模糊了视线:"比港城还亮..."苏念晴为她系紧围巾,毛线里缠着那年庙里求来的红绳。

零点钟声响起时,林小满在喧嚣中大喊:"我林小满——"突然卡壳,转头问,"新时代该喊什么?"苏念晴笑着握住她冻红的手:"就喊...百年好合。"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两张年轻的脸庞。在这个奔腾的年代,她们终于不再是随波逐流的鱼,而是并排前行的两艘小船,正驶向更辽阔的海域。

1984年的春节刚过,深城分厂的第一批贝壳工艺品就装上了开往M国的货轮。林小满穿着新买的皮靴站在码头上,海风把她烫卷的发梢吹得像浪花般跳跃。苏念晴望着报关单上"念满实业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恍惚间想起现代外贸公司的玻璃幕墙大楼。

"发什么呆?"林小满突然往她嘴里塞了颗话梅糖,"陈先生说这批货要上纽约的超市!"酸涩的甜味在舌尖漫开,苏念晴看着少女被海风吹红的脸颊——那里已经没有初见时的高原红,却多了几分商海沉浮的锐利。

三月的校园招聘会上,苏念晴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当她讲到"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推广"时,瞥见后排的林小满正埋头记笔记,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极了潮水轻抚沙滩的声音。会后有外资企业高薪挖角,她婉拒的话还没说完,林小满就冲过来挽住她的胳膊:"苏总监早跟我们签了十年合同!"

暮春时节,她们搬进了学校旁的红砖小院。林小满在院子里支起烧烤架,非要学着港剧里办"乔迁派对"。当烤焦的鸡翅冒出黑烟时,攻关组的同学和渔村妇女们笑作一团。秀荷拉着五岁的女儿小贝壳献宝:"快叫干娘!"小姑娘奶声奶气的话语让林小满打翻了啤酒杯,泡沫在苏念晴的白色牛仔裤上晕开一片湿痕。

夏至那天,深城工厂突然来了群穿制服的人。为首的亮出工作证:"有人举报你们走私贝壳原料。"林小满抓起电话就要找陈先生,却被苏念晴按住手背。她从容地打开文件柜,取出一叠盖着骑缝章的批文:"同志,我们用的每颗贝壳都有合法来源证明。"

事后才知是赵有才捣鬼——他娶了县里领导的侄女,当上乡镇企业局科长。林小满气得在院子里劈了三天的柴,直到苏念晴带回份《关于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别劈了,准备去大连开分厂!"

七月的暴雨天,她们挤在闷热的办公室核算上半年利润。电扇吱呀转动中,林小满突然从账本里抽出一张照片:"你看。"那是她们在深城工地前的合影,背后用铅笔写着"1984.1.15,公司资产突破50万"。"等攒够一百万,"少女的指尖划过照片边缘,"咱们去拍彩色结婚照。"

"结婚"二字让办公室骤然安静。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得很大,苏念晴看着林小满颤抖的睫毛,想起现代外婆抽屉里那张泛黄的黑白照——同样的红砖小院,只是少了相偎的两个人。

八月盛夏,苏念晴的水产养殖论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领奖台上,她望着台下鼓掌的林小满,突然脱稿说道:"感谢我的合伙人林小满同志,是她教会我潮汐表比财务报表更重要。"全场哄笑中,少女举起贝壳风铃摇晃,清脆的声响像极了初见时的海潮。

中秋夜,小院里挤满了人。攻关组的同学带来实验室培育的对虾,渔村的妇女们拎着自家酿的米酒。当电视里播放《我的华国心》时,林小满突然跳上石凳:"我宣布!念满公司要赞助十个渔村女孩上学!"掌声中,苏念晴看见小贝壳正用蜡笔在墙上画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干娘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