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兮看着停在眼前的马车,问俞少璟道:“我们为何不骑马,可以快点。”
俞少璟一边伸出手以扶她上车,一边道:“我们是私下查探,骑马就比较招摇了。”简兮想想觉得有理,便也不多问,顺从地上了马车。
经过昨晚,两人再次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独处,简兮感到不自在,她用余光观察着俞少璟,他的神情即使不至于寒如冬雪,也浮着淡淡的冷漠,车内虽然落针可闻,可简兮还是决定不做先说话那个人。
俞少璟忽然一本正经地道:“昨晚我看了红莲坊的帐目,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有一点很奇怪,红莲坊余下的人,没有一人的契约是超过两年的,可锦红身边的那几位姑娘,据说跟在锦红身边很长时间。”
“她们能隐藏在京城,必定是很小心的,只能慢慢找了。希望殿下能查出点什么。”
两人一阵沉默,半晌,俞少璟装作不经间地问道:“你跟殿下,好像很熟悉的样子,可你们好像并没有一起长大吧。”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原来我跟殿下儿时曾有一面之缘,殿下如果不是一直在宫外,大概我们四人也可以一起玩耍,他比我要小两岁,这样的话,他就是我的弟弟,不至于他们总在我面前装出一副大人的样子,安乐不过只比我早出生月余。”
俞少璟不自觉地嘴角微弯:“原来你把他当弟弟啊。”
“这当然只能私下说说,那毕竟是淮王殿下。”这点警醒,简兮还是有的,所以她一直对安乐公主也是很恭敬的。
不知为何,刚才环绕在车内的那股压抑沉闷的气氛消散了,简兮一下子觉得呼吸都畅顺了起来。
此时,马车停下,原来是到了大理寺前。
根据皇上的指示,两人直接求见大理寺卿余林。
余林年纪约四十左右,身材瘦削,看来是个不说废话的人,没有寒暄便直接领着两人到静室看卷宗。
也许是为了方便两人提问,余林并未离开,只是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几乎不动。
两人仔细翻阅,也了解到此事的详情:五月初十(时间要改,改成初夏),东州府和大理寺分别接到了密信,告发萧王私下练兵,州府根据线索,果然发现了萧山在封地练兵的证据,萧王只能仓促起事,不到半月便被平息。在涂明山的军营萧王的书房中有亲笔书信中,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一共二十八人,都是支持萧王谋反之人,大理寺立即把名单呈给皇上,名单上就有简兮的爷爷,苏将军苏燮的名字。
后面的事情,他们也知道了,谋反是大罪,罪不容诛,此事震动朝堂,皇上为了快速平定此事,雷厉风行,对名单上直接对与的六人,诛九族;提供钱财、物资的十八人,直系三代斩首,同族流放;而名单最后的四人,则除了此名单外,没有任何的直接证据。
简兮问:“如果有心陷害爷爷,为何不制造一点证据出来,可见就是为了陷害。”
俞少璟他转向余林:“请问余大人,在下对京中官员不熟悉,请问这几个人是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