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她眼底的星轨 > 第25章 晨光重逢

第25章 晨光重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温翎停在暗房前,红色安全灯下,几个孩子正在冲洗照片。那些稚嫩却认真的动作让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触摄影时的情景。

"这是小森的主意,"林教授轻声说,"他说想学温老师那样,用相机讲故事。"

午休时分,孩子们在树荫下吃西瓜,汁水顺着下巴滴到衣襟上也不在意。温翎和俞瑾言被团团围住,回答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伦敦的乌鸦真的会说话吗?""里斯本的蛋挞比北京的好吃多少?""哥本哈根的小朋友也写这么多作业吗?"

小森却安静地坐在一旁,翻看着温翎相机里的照片。当看到里斯本那部分时,他突然指着玛利亚奶奶的照片:"她看起来像我外婆。"

温翎惊讶地对比着记忆中的两位老人——确实有种相似的气质,那种经历岁月洗礼后的坚韧与温柔。

"下次视频通话,我介绍你们认识,"她承诺道,"玛利亚奶奶会唱很好听的法多。"

下午的活动是绘画课,主题是"我心中的远方"。温翎协助孩子们构图,俞瑾言则帮忙调配颜料。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颜料的气息,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画出金色的线条。

小森的画与众不同——不是具体的地点,而是一条蜿蜒的路,路上散落着各种物品:相机、钢笔、蛋挞、拼图...路的尽头是两个模糊的人影,手牵着手。

"这是温老师和俞老师的旅程,"他解释道,"路上捡到了很多宝贝。"

温翎拍下这幅画,同时感到眼眶发热。在这一年的奔波中,她常常专注于记录别人的故事,却很少思考自己和俞瑾言的故事如何被旁观者解读。小森的视角简单却深刻——旅程的意义不在于终点,而在于路上收集的每一块"拼图"。

傍晚告别时,孩子们每人送给他们一件自制礼物——手链、折纸、涂鸦明信片...小森则给了他们一个密封的信封:"回家再打开。"

回城的路上,夕阳将北京的天空染成橘红色。温翎翻看着今天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洋溢着真实的喜悦和生机。俞瑾言则开着车,偶尔瞥一眼后视镜中渐行渐远的"晨光之家"。

"我们错过了很多,"温翎突然说,"但似乎也见证了很多。"

俞瑾言点点头:"有些成长不需要亲眼目睹,只需要提供一个可能的空间。"

回到公寓,他们迫不及待地拆开小森的信封。里面是一张手工制作的"邀请函",上面写着:"请温老师和俞老师参加我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地点:晨光之家彩虹教室,时间:明年今天。"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张清单,列着他想在未来一年完成的绘画主题——从"伦敦的雨"到"里斯本的瓷砖",从"法多歌手的皱纹"到"拼图墙的背面"...几乎涵盖了"边界实验室"所有项目的元素。

"他不仅记住了故事,"俞瑾言轻声说,"还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温翎将邀请函贴在冰箱上,旁边是哥本哈根的明信片和伦敦的地铁票根。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她意识到,归途与启程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像小森画中的那条路,重要的不是起点或终点,而是行走的过程本身。

夜深了,北京的天空难得能看到几颗星星。温翎站在阳台上,相机放在一旁,只是单纯地用眼睛记录这静谧的夜色。俞瑾言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两人肩并肩站着,沉默却充满默契。

明天,他们将开始整理这一年的素材,筹划新书,会见潜在合作伙伴...但此刻,只有这一方安静的夜空,和心中满满的、来自三个大陆的故事与感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