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她眼底的星轨 > 第24章 归途与启程

第24章 归途与启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哥本哈根机场的玻璃幕墙外,晨光为停机坪镀上一层淡金色。温翎将护照和登机牌递给安检人员,余光瞥见俞瑾言正在整理背包里的笔记本——那本记录了三座城市、无数故事的笔记本,现在已经快要写满了。

"最后一站了,"她轻声说,接过递回的证件,"回家。"

这个词突然让她有些恍惚。过去一年里,"家"的概念被不断重新定义——伦敦仓库里的临时床垫,里斯本鹅黄房子的小阁楼,哥本哈根社区中心的客房...还有那个在北京的工作室,已经交给小林打理快一年了。

飞机起飞时,温翎透过舷窗看着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俞瑾言翻开笔记本,开始写这次旅行的总结,钢笔在纸面上留下细微的沙沙声。

"在想什么?"他突然问,笔尖停在半空。

温翎收回目光:"在想'晨光之家'的小森,还有莉娜、萨拉、艾玛他们...不知道我们的项目有没有真的改变什么。"

俞瑾言合上笔记本,转向她:"记得卡瓦霍先生的蛋挞吗?最完美的那个表面总有焦糖化的黑点。改变也一样——不完美,但真实。"

这个比喻让温翎微笑起来。她打开相机,回看过去一年积累的数千张照片——每一张都是一个瞬间,一个故事,一个生命的片段。就像卡瓦霍先生的蛋挞层次,这些影像层层叠加,构成了她理解世界的全新方式。

转机时,他们在慕尼黑机场短暂停留。温翎买了几张明信片,写给三座城市的合作伙伴们;俞瑾言则给林教授发了邮件,确认"晨光之家"周年庆的安排。

当航班终于降落在北京机场时,雨季的闷热透过舱门扑面而来。温翎深吸一口气,熟悉的空气里混合着尘土和某种植物的气息。

"温老师!俞老师!"

小林的声音穿透接机大厅的嘈杂。她挥舞着一面自制的小旗子,上面印着"边界实验室"的logo——那是伦敦的萨拉设计的,现在已经成为三个据点的共同标志。

回城的车上,小林兴奋地汇报着工作室的情况:《边界》画册获得了年度摄影出版奖,"晨光之家"被列为社区创新案例,甚至有电视台想为他们制作纪录片...

"还有,"小林神秘地压低声音,"小森被特殊艺术学校录取了。他上周来工作室,说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温翎和俞瑾言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一年里,他们通过视频和邮件追踪着各地项目的进展,但终究错过了许多细微的变化。

工作室还是老样子,只是墙上多了几张装裱起来的媒体报道。温翎抚摸着她曾经每天使用的工作台,有种奇特的陌生感——这个空间曾经容纳了她全部的世界,而现在,她的世界已经扩展到了三大洲的角落。

"适应需要时间,"俞瑾言似乎察觉到她的情绪,轻声说,"就像第一次出国时一样。"

小林坚持要带他们去新开的云南菜馆接风。路上,北京的街景在车窗外流动——有些熟悉如昨,有些已经面目全非。温翎下意识举起相机,又放下了。今天,她只想用眼睛记住这些画面。

餐馆里,苏梦和其他老朋友已经等在那里。欢呼声中,温翎被各种问题淹没:伦敦的天气,里斯本的海鲜,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俞瑾言则被追问着各地项目的具体细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