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从人到神 > 第51章 第十六章胡椒

第51章 第十六章胡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溟洋东南,赤道所在,深海之下有海眼,海眼在远古时少则十数岁多则二三十岁开启,后因海眼失控加剧,时间缩短至十数载、七八载开启。每开启必吞入无量海水,生炎,煮沸海水,鱼虾尽亡;生海啸,淹没岛屿与陆地;生风眼,风眼与日俱增,接天连地,携无量水汽,自南而北,自中东洲至瀚海,摧城淹民。

然祸福与共,风带来灾难,亦带来鱼雨,更为偏远干旱之地带来充沛雨水。

——节选自《风神》海眼篇。

有神迦梨,又名时母,司掌时间、生育与之神、战争、创造。

——节选自《风神》时母迦梨篇。

接天连地的飓风自大地上行过,所过之处留下鲜明的“足迹”。

千年古树被连根拔起,更甚至山地丘陵的地皮都被刮去一层,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坠落物,大多是鱼虾,甚至有一头鲸,其次是各种各样的草木。

献乘在舟楫上,捡起飓风离开后留下的鱼,从个头与鳞片判断是海鱼。

献问崧泽聚落的一名老妪。“湟水这里每个春秋都会有这样的大风吗?不过,这风看上去有点眼熟。”

老妪摇头。“这里的确每个春秋都有大风,但这样的大风十几二十春秋才会发生一次,吾也只见过三次。”

听到十几二十春秋,献愣了下。

她好像知道哪里眼熟了。

北方大平原每隔十几二十春秋也会发生超级大风,除了十几二十春秋来一次,风力之大可以将千年古树连根拔起,其余毫无规律,到来时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不挑。

献看着远去的飓风,这家伙该不会一路从湟水肆虐到沇水吧?

飓风是否与北方大平原上的风灾为一个暂无法确定,但它为崧泽聚落与献都带来了沉重打击。

崧泽聚落原本所在聚落这会已经成了泽国,原本的屋舍都不见了,至少地表部分都不见了,一部分在地下的仓库勉强能找出痕迹,挖出些有用的东西。

日旸之地的船队,人倒是没大事,湟水下游的人被祸祸多了,也摸清了风灾的规律,跑得很快,但人能跑,船跑不了,二十条船只剩下九条。

公仲羊很无语。“崧泽聚落既然能预测风灾的规律,为何不提前将所有物资撤离?”

献道:“这吾问过,他们说风灾只是时间有规律,足迹却不是,有时在东有时在西有时在南有时在北,毫无规律可言,人可以在风灾到来时轻舟逃走,物资来不及,且风灾也不是完全没益处。”

献说着看了眼水中飘着的一层鱼获。

也不知这风灾是从哪片海跑来的,这么多鱼,让人深切怀疑是否将整片海域的鱼群搬空了。

崧泽聚落的屋舍以茅草盖成,重新盖的成本很低,收集天降鱼获当口粮,到秋季时便完成重建,献等人也向崧泽聚落辞别,继续南下。

南行的船队很快发现,不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风灾的足迹,甚至在过了循水后看到的足迹愈发惊人。

同被循水流域所在群山削弱过一波的风灾相比,循水以南没被削弱过的风灾留下的足迹十倍于北方,献曾经见过的一座山峰的山头都被掀飞了。

如此伟力,怎能不令人心生绝望?

无数部落在灾难后纷纷向大风祭祀,祭品极隆重,不仅有猪牛羊,还有人。

献:“....”

若非见不到神,献很想与那位飓风之神谈谈,您老究竟想要什么,可以直说吗?我们给你,别祸祸了行吗?

但献也清楚,不祸祸是不可能的。

大地上的众神就是这样的存在,凡人不喜欢什么祂们就做什么,凡人喜欢什么祂们就不做什么。

*

学生忍不住吐槽:“她认知中的神也太离谱了吧?跟我们认识的神灵完全两种生物。”

一名老者道:“我们熟悉的神灵形像是人类战胜自然后,人神取代自然神后塑造的神灵形像,她这会还是人类被自然蹂/躏的时代,神也都是自然神,形像凶残暴虐喜怒无常是正常的,因为那就是弱小的先民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受。”

学生道:“历史真神奇,但既然都是自然,那这风灾究竟是从哪来的?怎么会这么大?若是台风,不都是每年一次并且范围稳定吗?怎么这个这么与众不同?”

明仪答:“从赤道来的,成因,疑似太古文明造物。”

学生:“啊?”

明仪道:“根据鲛人海国的记载,风神描述的海眼位置之下有着一片非常惊人深入海床深处的建筑,我看过鲛人海国的描述,结合风神留下的记载....居然很像现代网络上科幻小说里的太空电梯。哦,对了,我看的那篇科幻小说是偃人望舒写的。”

学生:“啊?”

老者奇道:“她不是科学家吗?怎么会去写网文?朱厌君虐待她了?”

明仪摇头:“朱厌君哪舍得虐待她,是她干活干久了也需要放松,她近些年的放松方式是写科幻小说,不过,脑洞很出色,科学知识也写得很好,但文笔....三流作家都不如。不过她卖的也不是文笔,文笔什么的,无所谓。”

“那卖什么?”

学生激动道:“这个我知道,她写的小说里面描述的很多科技产物,动手能力强的读者照着书上写的制造过程做了出来。网友现在的追更动力都是她还能写出什么东西,有多少是现实里能做出来的,网上有不少知名UP做的视频就是动手实践小说里的东西,可厉害了。”

众人:“....”年轻人的世界....好吧,望舒也不是年轻人,那家伙的年纪比在场所有人加起来不遑多让。

*

公仲羊羡慕道:“这地真好。”

献一脚踩在沙土一脚踩在土壤上。

抓一把泥土,是肥沃的河流淤泥土,但与同样是河流淤泥土的大平原不同,这片土地上的土壤很松软,与大平原那肥沃却坚硬得让人只想吐血的泥土截然不同。

再抓一把沙子,沙子非常松散。

献道:“河流淤泥在沙漠中冲刷出肥沃的土壤,因为是沙漠,所以土壤松软,耕作容易。又因为是淤泥土,也很肥沃,可以收获更多谷物。但底下是沙漠,土壤层必定薄,时间久了肯定有问题。与大平原相比,各有利弊吧。”

公仲羊道:“大平原的土壤倒是很厚,但根本开发不了。”

献道:“也不能这么说,至少这些春秋已开发出一部分,假以时日,定能完全开发出来。”

公仲羊觉得那个假以时日除了献谁也看不到,但也没纠结这个问题,拿着弓矛继续打猎。

热带沙漠与热带雨林在农耕优势且不说,便是采集狩猎也有优势,四季都有水果,飞禽走兽众多,不考虑能热死人的气候与丛生的瘴疠,可谓乐土。

众人很快猎到一头牛与三头大象带回河边,将猎物剥皮肢解清洗,同捕获的鱼类、采集的野果野菜一起烹煮。

等待食物煮熟时,献拿着因为不能食用而被留下的象牙研究。

公仲羊见了,不由问:“这象牙怎么了?”

献道:“这象牙比日旸之地的象牙更大,是至少一百个春秋的老象。”

公仲羊情不自禁道:“那肉岂不是很难咬动?”

献点头,但还是道:“但吾注意的不是这个。”

公仲羊道:“既是老象的牙,应该很坚固,用来做耒头一定很耐用。”

献点头,象牙质地坚硬,是制作工具的好材料。“吾留意到这里的象群非常多,比日旸之地、大平原更多,可惜距离太远,不然倒是可以换象牙做耒或箭簇。”

公仲羊也有些遗憾,日旸之地与大平原象群遍地,但象群最多的大平原都没多少人,就算想换象牙做工具,也得找得到可以换的人。

此地有松软的淤泥土,肯定有很多人口,但距离太远,换象牙便不划算。

献将比自己胳膊还粗的象牙放下。“但愿此地布多。”

这么远的距离,换粮食也不划算,只能换布。

饱食象肉后,众人将象牙与骨头都收拾上船——这些都可以做生产工具——随后继续杨帆北上。

河流的下游三角洲是热带雨林,有众多部落群,但热带沙漠与河流结合也会孕育出肥沃的土壤,理论上河流中上游部落会比下游三角洲更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船溯游而上,见到的部落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换到许多布匹。

热带最不缺的便是各种植物,包括麻,加上稠密的人口,纺织的布也多。

溯游至中上游见到迦梨时,迦梨正带着人在猎鼍,更远处依稀能看到一片稠密的屋舍,这一路走来还没见到这么稠密的建筑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