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录音放到第三遍时,柳鬼突然安静下来,飘到音响旁边侧耳倾听。墨团看见他的长袍下摆渐渐变成像素块,辫子上的红绳开始分解成红色数据流。更绝的是,每当耳机里念到"library"这个词,柳鬼就会同步翻译成"藏书阁",活像个人肉谷歌翻译。
写作环节,陈默盯着"传统文化保护"的题目发呆。突然,他的铅笔自己动了起来,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孔庙。柳鬼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前所未有的清晰:"此乃吾当年乡试之地..."随着他的讲述,陈默的英语作文里突然蹦出几个惊艳的复杂句式,连他自己都看呆了。
交卷铃响前的五分钟,整个考场的电子钟突然集体回跳了三百秒。监考老师慌乱地核对时间时,墨团看见柳鬼飘在教室正中央,双手捧着那根已经完全变成光链的红绳。随着最后一声铃响,红绳突然化作无数光点,在空中拼出个"解"字,然后像被什么吸走似的,齐刷刷钻进了陈默的手机里。
"卧槽!"陈默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发现电子木鱼APP不知何时变成了个古色古香的界面,上面写着"乾隆三年江南乡试朱卷",落款处鲜红的"录取"二字还在往下滴墨。更绝的是相册里多了张模糊的照片——某个穿长衫的书生站在贡院门口,脖子上干干净净,哪有什么红绳。
回家的公交车上,陈默盯着手机发呆。墨团蹲在他膝盖上,看见柳鬼最后的残影正贴在车窗上,对着街边的共享单车摊位摇头晃脑。当车经过市图书馆时,那个虚影突然清晰了一瞬,化作无数光点扑向了电子公告屏上滚动的"古籍数字化工程"广告。
"他这是...投胎去了?"陈默揉着眼睛问。墨团甩了甩尾巴:"严格说是升级成电子宠物了。"它爪子一划,陈默的手机相册里突然多出张截图——某本电子版《四库全书》的借阅记录上,赫然显示着"柳逢春,借阅《永乐大典》影印本,还期:无期"。
当晚,陈默梦见自己站在某个巨大的服务器机房。柳鬼穿着现代西装坐在终端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论语》的句子。见他来了,老书生推了推眼镜笑道:"此处甚好,无墨卷朱卷之分。"醒来时,他发现昨晚没关的电子木鱼APP还在运行,只是木鱼声变成了《高山流水》的古琴曲。
墨团蹲在窗台上看着晨光。书桌上那套乾隆三年的试题复印件已经彻底褪色,只剩最后一页还留着淡淡痕迹——那是柳鬼生前未完成的策论,空白处不知被谁用铅笔写了行小字:"答案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