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出现在周末模考。当陈默对着古诗文默写抓耳挠腮时,突然感觉后颈一凉。柳鬼居然附在监考老师的保温杯上,借着热气在杯壁凝出水珠,组成"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字样。更绝的是英语听力环节,这位老兄直接钻进音响设备,把原本美式发音的对话硬是拗成了京剧念白腔调。
"这算作弊吧?"回家的路上,陈默良心不安地问。墨团还没开口,柳鬼先飘到路灯上义正辞严:"舞弊?老夫当年若有此等..."他突然顿住,脖子上的红绳又浮现出来。墨团敏锐地注意到,每当柳鬼要提生前事,那条绳子就会若隐若现。
深夜的书房里,古今师生的角色突然对调。陈默翻出历史课本里的《明代科举制度示意图》,正给柳鬼解释什么叫"标准化考试"。柳鬼盯着条形码准考证直摇头:"此人信息竟藏于黑白相间的巫符中?"
"这叫二维码。"陈默突然福至心灵,"就像您当年试卷上的密押!"他翻出柳鬼那套乾隆三年的真题,指着卷首编号:"您看这个'地字叁贰号',不就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号嘛!"
柳鬼浑身一震,宣纸上的墨迹突然晕开。墨团看见有滴发亮的东西落在"地字叁贰号"上——鬼魂是没有眼泪的,那大概是执念凝结的灵气。"那年..."柳鬼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我本该是应天府的解元..."
就在这时,陈默的错题本突然无风自动,哗啦啦翻到某页。那是道关于"古代科举舞弊案"的阅读理解,文章里赫然写着:"乾隆三年江南乡试,举子柳某因墨卷与朱卷不符被除名,后投江自尽..."
空气突然凝固。柳鬼的辫子垂下来,发梢的红绳轻轻摆动,像钟摆般在月光下投出细长的影子。墨团刚想打圆场,却见陈默突然抓起2B铅笔,在错题本上重重划掉"舞弊"二字,改成"字体不符"。
"您看,"陈默的声音有点抖,"要搁现在,这顶多算卷面扣分..."柳鬼的虚影晃了晃,突然伸手摸了摸陈默的头。虽然幽灵没有实体,但台灯的光线突然在少年头顶映出个清晰的手印,像老式照相馆里的柔光效果。
墨团悄悄退到窗台上。它看见柳鬼正在用毛笔临摹英语字母,而陈默在宣纸上默写《论语》。月光斜斜地照进来,把两个相隔三百年的身影投在同一个平面上,墨汁和铅笔的痕迹渐渐晕染成一片深浅不一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