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51章 和平使命

第51章 和平使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理?若真有天理,司马家早就该遭天谴了!”一旁的年轻后生握紧了拳头,满脸愤慨:“司马家眼里只有那皇位和权力,当初闹灾夺粮,何曾把咱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就是就是,你昏了头吧!”看客怒骂,定眼一看老者的银带宽袍,“我看,就是你们这些狗官!换我丈夫命来!”

在开封,一群小商贩围在昆仑镜下交头接耳,热闹非凡的买卖声被议论声盖过,几位书生模样的人在酒楼里低声议论。

其中一人皱眉方巾儒雅,悲愤道,仿佛感同身受:“这马赫迪也太乱了!一介官员尚且如此,寻常百姓怎么活?”

另一人憨厚附和道:“这我懂,我老家县里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儿,为了争那山林的柴火,几家人差点儿打起来。要不是保长出面调解,说不定也得闹得不可开交。这马赫迪要是也有能主持公道的人就好了。”

再有一人沧桑,无奈道:“这安吉幸运,有家长相救……”似乎是触及伤心事,低头闷酒一杯。

白龙鱼服的赵煦不由竖起耳朵听,好不容易出行,就是为了体察民情,太后与群臣说打仗不好,可后人说大宋要打,不打就完了。

赵煦想打,燕云十六州是功绩,天人说的应当有道理,但是看见马赫迪的血雨腥风,他迟疑了。

打仗意味着死亡与动荡,他的子民也会如马赫迪一般,这与他自小接触的“仁义”不符合。然而,不打,金兵南下,届时,他的子民还是会遭外敌屠戮。

高太后只是静静的等待赵煦纠结,在目送赵煦出宫前,最终开口问了赵煦一个难题:“你要当一个怎样的皇帝?”

【在桑比的调解下,安吉被无罪释放,好心的他深知难民营管理的不易,甚至帮忙UNP们劝走了那些围攻的亲戚。

“我请求你们逮捕那名叫‘马杜’联防队员,”对讲机里,艾瑞克大惊失色道,“他失踪了,并且带走了安吉的配枪!”

“什么?!”安吉坐不住了,他跳起来想要追上已经离开的亲戚们寻求帮助,但被另外一名安全官拦住,“我记得、那个叫马杜的,就是找回枪的人,天啊,我还以为他是尽职的好人!”

难民营内禁止携带武器,马杜的行为目的未知,据安吉说,他乘坐摩的抵达东门准备付钱时,有人抢走了他的武器,他为了追回才闯卡,后来联防员们以为他是袭击分子把他抓住,并搜去了身上的证件、财务。】

太极殿内,雕群臣们正围绕着难民营暴露的问题,各抒己见。

古语有云:“阎王易见,小鬼难缠。”

安吉身为朝廷命官,竟在距都城仅仅五十公里之外,被一个小小吏员(?)设计陷害蒙冤入狱。这等事情,在大唐一众高官权贵眼中,实在是难以想象。

联防队员放在大唐是什么概念?

团练兵,临时组建的非职业化兵员,主要由地方编户百姓组成,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蹙,抬手缓缓揉着眉宇,沉默良久,他才略显干涩地开口问道:“众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嗯,承乾,你且先说。”

李承乾虽年纪尚轻,可身边的授业恩师皆是李世民精心挑选的朝中肱骨之臣。

这些老师在传授圣人典籍时,常将隋末那段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娓娓道来,使得李承乾虽年少,却对世事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洞察。

他困惑的说道:“那马杜的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只是臣观马赫迪,壮丁闲散,妇孺乞食,良田荒废,一日之内祸事频发,似是无法无天。”

“百姓以闾巷之人为敌国,”李世民说道,“诸侯穷武之不知足,天子甘得之心不息也。”①

吏部尚书高士廉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语调沉稳地缓缓说道:“依臣愚见,这症结在于用人之道。唯有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方能肩负起治理的重任。”

户部尚书戴胄微微欠身,面上带着一丝遗憾的神情,轻轻叹了口气,接着开口指出高士廉话语中的漏洞:“高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德才兼备之人,又岂是那般容易寻觅的?又有多少能入你等的法眼呢?”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交头接耳之声。

在唐初,世家大族依靠世代积累的资源与影响力,垄断了大量教育资源与知识传承,寒门子弟即便天赋异禀,也常常因缺乏机遇而被埋没,这无疑是选拔人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昔日隋文帝杨坚率先废除九品中正制,要求各州每年向中央举荐贡士三人,参加朝廷举行的秀才、明经等科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授予官职。

但是在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②

高士廉被戴胄暗里的意思一噎,顿时语塞,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刑部李道宗微微皱眉,轻轻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反驳道:“圣上求贤若渴,这大殿之上,尚且有魏侍中、崔侍郎、张御史为大唐所用,何惧言路不开?”

他的语气平和舒缓,举出几个令人无法忽视的案例,一番话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缓和气氛的作用,让原本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稍稍得到了缓解。

此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门下省队伍中的魏征。

魏征出身贫寒,早年在隋末的乱世中颠沛流离,历经无数坎坷,先后依附元宝藏、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李唐敌人,甚至在隐太子府中受到过重用,可谓一路反派。

长孙皇后微微侧身,声音轻柔,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向李世民谏言道:“臣观那艾瑞克能够明察秋毫,还安吉以清白,值得称赞。后人已言我大唐万邦来朝之气,是以而应广纳天下贤才,只要其有真才实学且心怀百姓,皆可纳入朝。”

“似东瀛一类包藏祸心的就不必了。”尉迟恭下意识脱口而出。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待众人的声音渐渐落下,他才缓缓开口道:“众爱卿所言,皆切中要害。选拔一事关系重大,关乎百姓的安稳与社稷的昌盛,必须细细斟酌……”

大殿内,众人皆陷入的沉思,而各地的古代百姓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昆仑镜,满心担忧,不知道这混乱的难民营,接下来还会发生何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