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50章 和平使命

第50章 和平使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淳于越不知道已经叹气多少次了,跟着大公子扶苏在楚地待了三年,天天与农民打交道,看着再一次因为卷入水源械斗而破烂的衣袖,淳于越放下了儒家的温和,抽出了他佩戴的“仁义”。

先秦时代,儒家弟子可不是后世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家祖师爷是一米九的鲁国大汉,他也是练家子出身。

淳于越大喝一声,带着重弟子汹汹的加入战局。

于是姗姗来迟的扶苏看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老师,再看被秦军重重包围的村民,欲言又止。

“大公子有话直言!”

扶苏不想说话,只是沉默的看着还不如淳于越能打的年轻弟子,在地上嗷嗷喊痛,大手一挥,觉得让亲卫们加强他们君子六艺的学习,充分领悟一下秦人的武德充沛。

就按昆仑镜里天人展示的方子试试。

【UN总部位于马赫迪首都布琼的卫星城,临近布琼南部的工业区,与布琼交通主要依靠水路,然而和布琼相比,卫星城定居人口只有三十余万。

仅仅相差五十公里,卫星城的治安环境就急剧下降,且不提泥泞破烂的道路,进入市区后,在各个重要建筑物及要塞路口,都能看到戒备森严的维和警戒哨所。

每个哨所都架着机枪,执勤的士兵们也都荷枪实弹,全副武装。带有“UN”标识的汽车和装甲车频繁穿梭于大街小巷,大部分车上都有一架重机枪和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卫。

这时,李简明才听到观察员介绍,并不是UN忽略了两给城市之间打道路建设,而是因为前不久流亡武装袭击,中断了道路运输,目前布琼军正在清剿,希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始道路修复。

而卫星城的严密防守,除了UN总部驻地以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卫星城三十万的人口,七成以上都是聚集的各地难民,可是由UN建设的两个难民基地已经超过了容纳上限,无法再收留,剩余的人只能在附近搭建简易的棚子寻求庇护。】

“这个国家,怎么回事?”

在东大人朴素的价值观里,卫星城这样的配置应该算是“军镇”,但是在京城,天子脚下叛军作乱,皇帝管不住也不管,这算什么?

“突厥兵临城下,朕一马当先,”李世民不免吹嘘起当年的英勇,渭水固然时少年天子的耻辱,但是不要紧,突厥可汗已经在长安城学会了胡旋舞,“难怪后人要怀皇帝申冤,这些君主一个赛一个离谱。”

李世民没说后半句,“显得老赵家都英明圣武了,至少有过收复失地的念头。”

他看了一眼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乖巧的将这句挽尊的话藏在心里。万一说出来了,魏征怕是能死谏在大殿柱子上。

“朕的大唐,是否也如此?”

李世民忧心忡忡的问道,各地的粮仓富足,人户增长明显,这两年长安城也解除了正月新年时候的宵禁,如果李世民因故不能出宫与民同乐,太子李承乾也会代为巡视。

通过李承乾的转述,往来长安城的商家多了、小摊小贩多了、百姓有了余钱,新年是最能体现收成的日子。

“昔日秦二世胡亥,只知享乐,调发五万士卒来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当时咸阳之盛鲜有匹敌。”

可现在,看着马赫迪京城与京畿的差别,李世民不确定了。

侯君集面色扭曲,他是兵部尚书,也是当初玄武门之变时,率军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功臣之一。这话落在他耳朵里,总觉得李世民是暗戳戳提示他情况。

宰相戴胄则耿直发言:“陛下并非二世之害。”

李世民哽住,他又没提玄武门!

而太子李承乾更是补上最后一句击道:“臣愿巡游九州,体察民情!”

李世民:……

好了,不说了,回头朕随观音婢上香的时候自己看看。

始皇之后,谁家太子会放出去的。

昆仑镜暗示多少次李氏内乱了,李世民就是活蹦乱跳也不敢把自己的好太子送走。

【“你别看布琼建设的多好,马赫迪这个国家是出了名的穷乱差,”老赵一路看,一路感慨,“他位于南阿非利加的要道,与之接壤的国家有七八个,阿非利加各国常年内战,又有乱七八糟各派支持武装打成一片,时不时有落败的就通过马赫迪逃往别的国家。”

“我听说马赫迪出口主要以矿产资源为,我们国家也投资了一部分,”李简明点点头,“但是马赫迪政府实际控制地也就在首都布琼附近,只要下面军阀、部落等把资源都交上数,偏远的地方发生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可不是嘛!”小杨吐槽道,“最近基加利缓过神来了,对曾经扶持、收容基加利大屠杀罪犯的马赫迪开始反攻,北边打了快两个月了,马赫迪都丢了两个行政区,真让人看不懂。”

“就是说,我看基加利国土和人口只有马赫迪的十分之一,它总共就八个行政区,丢了两个行政区。”李简明唏嘘的说道,“按照这个速度打下去,不要半年布琼就要被攻陷了。”

“就是说啊,”东大籍的参谋官伸过来脑袋说道,“马赫迪政府跑去向UN告状,但是基加利那边回应是,那些是自愿参加老百姓,是你们马赫迪内战,和基加利没关系。”

众所周知,阿非利加奇葩的分界线下,一个民族几个国家是很正常的,再加上教派冲突,UN一个头两个大。

“UN主力还在调解明斯克冲突,”老赵摇摇头,“哪有精力管这边,赶上这趟事,你们两小的,没任务都给我老老实实呆在营地里。”

“我可是向你们爹妈打了保票平安回家的。”老赵又小声嘀咕一句。】

“内忧外患,与我汉室一般。”

刘邦猛地将手中酒爵重重一放,酒液溅出,打湿了他的衣袖,他却浑然未觉,目光紧紧锁在昆仑镜上,那里面正播放着马赫迪的混乱景象。

“陛下慎言。”

吕雉柳眉紧蹙,手中的丝帕不自觉地攥紧,原本雍容的坐姿也微微前倾,满是探究与警惕。

“这马赫迪,真是自取灭亡。”刘邦冷哼一声,雄浑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与凝重,“内有军阀割据,政令不出都城,外有强邻虎视眈眈,竟连小小基加利都能肆意欺凌,当真窝囊!”

吕雉哪里不知道刘邦真正想说的,可有些话刘邦不能说。

她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其国内军阀、部落各自为政,为了利益纷争不断,全然不顾国家安危。这就如同我大汉初定之时,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

刘邦赞许的点头,“皇后当如何应对?”

这不仅是马赫迪的问题,也是大汉所面临的挑战,刘盈的性子,刘邦是指望不上了,到时候只能盼着吕雉主持大局,好把孙子辈的培养起来。

吕雉毫无惧色,条理清晰地说道:“首先,需整顿内政,削弱军阀、部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政令能够通达四方。其次,要积极发展国力,积累财富,训练强军。再者,面对外敌不可一味退缩。”

她继续补充道:“若君主软弱无能,对乱象听之任之,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保国家安危。我汉虽初定天下,仍有不安定因素,陛下需早做打算,绝不能让我大汉重蹈马赫迪的覆辙。”

这话说的,似乎是丝毫不顾刘盈死活了。

“善。”刘邦大手一挥,目光沉沉,语气坚决地说道:“朕自沛县起兵,至夺得天下,历经无数险阻,怎会容许任何动摇刘家江山之事发生。诸侯王,不能留!”

【老赵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