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边缘的老旧街区,狭窄的街道弥漫着生活的烟火气,却也藏着难以言说的躁动与不安。小辉,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双手插在牛仔裤的口袋里,嘴里叼着一根烟,和几个同样打扮不羁的同伴大摇大摆地走着,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眼中满是警惕与担忧。
“小辉,听说隔壁班那小子在背后说你坏话。”一个同伴凑过来,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小辉猛地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狠狠碾灭,恶狠狠地说:“敢说我坏话?看我不好好收拾他!”
小辉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打架斗殴、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就在上周,他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起了冲突,竟然动手将对方打伤,导致同学住院治疗。学校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他却满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老师和家长都对他束手无策,他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的学业陷入了绝境,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小辉的家庭环境十分复杂。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对小辉要么溺爱纵容,要么拳脚相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小辉逐渐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仿佛与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背道而驰。
在学校的强烈要求下,小辉的父母带着他来到了林宇的诊所。小辉一走进诊所,就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眼神中充满了挑衅和不屑:“不就是打了那小子一顿嘛,至于这么大惊小怪,还把我拉到这儿来!”
林宇看着小辉,目光温和却坚定:“小辉,我们今天坐下来,不是为了指责你,而是想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小辉满不在乎地哼了一声:“他先惹我的,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而且,我爸妈都不管我,你们凭什么管?”
林宇深知,小辉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要改变他,必须联合学校、家庭,多管齐下,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
首先,林宇和小辉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指出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小辉造成的负面影响。“你们的溺爱让他缺乏规则意识,而暴力又让他学会了用攻击来解决问题。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改变教育方式,给予他适当的关爱和引导,同时也要建立明确的规则。”林宇语重心长地说。
父母听后,懊悔不已,决定痛改前非,配合林宇的治疗方案。
随后,林宇与学校取得联系,和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针对小辉的行为矫正计划。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老师关注小辉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他有不良行为的苗头,就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同时,学校还为小辉安排了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希望他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培养责任感。
林宇则对小辉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他先从了解小辉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入手,引导小辉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小辉,你每次打架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林宇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