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城市,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们行色匆匆。然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小雨蜷缩在自己狭小昏暗的出租屋内,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膝盖上抱着的双臂。她的眼神空洞又迷茫,面前杂乱的茶几上散落着吃了一半的外卖、空酒瓶,还有几张被撕得粉碎的画稿。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要离开我……”小雨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痛苦与绝望。就在几个小时前,她又和同事大吵了一架,原因仅仅是对方一句无心的建议。在情绪爆发的那一刻,她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愤怒、悲伤、恐惧等情绪一股脑涌上心头,让她做出了许多冲动的行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因为情绪失控而搞砸人际关系了,可她始终无法控制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黑暗漩涡。
第二天,小雨在朋友的劝说下,怀着忐忑又无助的心情来到了林宇的诊所。她走进诊室时,头发凌乱,眼睛红肿,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息。
“林医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雨坐下后,声音沙哑,带着哭腔说道,“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怪物,情绪总是不受控制,身边的人都一个个离我而去,我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救了?”
林宇温柔而耐心地看着小雨,轻声安慰道:“别这么说,小雨,你不是怪物,更不是无药可救。很多人都在和类似的问题作斗争,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林宇的引导下,小雨缓缓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小雨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里。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对她也是时而溺爱,时而打骂,缺乏稳定的关爱和关注。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小雨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认知也十分模糊。进入职场后,这种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愈发明显。
在工作中,小雨对同事的评价极为敏感,哪怕是最轻微的批评,都会让她觉得自己被彻底否定,进而陷入愤怒或极度悲伤的情绪中。一旦情绪爆发,她就会口不择言,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比如摔东西、辞职威胁等。事后,她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但当下一次情绪来临时,她依旧无法控制自己。
林宇深知,小雨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导致她在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要帮助小雨走出困境,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辩证行为疗法(DBT)尤为关键。
首先,林宇帮助小雨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他引导小雨关注自己情绪产生的过程,学会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背后隐藏的需求和恐惧。
“小雨,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爆发,试着问问自己,这种愤怒是因为什么?是真的对方做错了,还是你内心深处的某种恐惧被触发了?”林宇耐心地说道。
在一次治疗中,小雨回忆起和同事吵架的场景,愤怒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林宇让她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愤怒在身体里的流动。
“小雨,你现在感觉愤怒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它是什么样的感觉?”林宇轻声问道。
小雨皱着眉头,感受了一会儿说:“在我的胸口,感觉很憋闷,像有一团火在烧。”
林宇引导她:“好,继续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感觉上,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愤怒,但这只是一种情绪,它不会控制我。”
通过这样的练习,小雨逐渐学会了觉察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除了情绪调节,林宇还注重改善小雨的人际关系。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小雨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策略。
“我们来模拟一下你和同事交流的场景。假如同事给你提了一个建议,你心里不太认同,你会怎么回应?”林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