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几人都知道大秋要结婚,这是花钱的事儿,没催着李大牛还钱。
到了省城,李大牛就让李梅带了几条牛仔裤去美院,那里肯定有人会买。
李大牛蹲在省城百货公司后巷的水泥台阶上,嘴里叼着烟,眼睛紧盯着过往的行人。李梅带来的三个美院女学生正翻看着牛仔裤,时不时发出惊叹。
"这裤子真有弹性!"一个扎马尾的姑娘使劲扯了扯裤腿,"比劳动布舒服多了。"
"上海最时兴的款式,省城独一份,"李大牛掐灭烟头,伸出两根手指,"二十块一条,学生价。"
三个姑娘凑钱买了两条。等她们走远,李梅小声道,"大牛哥,百货公司里类似的要卖二十五呢。"
李大牛咧嘴一笑,从编织袋里又抽出几条,"明天我去机械厂家属院摆摊,那边青工多,舍得花钱。"
果然,第二天晌午,五十条牛仔裤就被抢购一空。有个倒腾服装的二道贩子直接包圆了剩下的货,"十五块一条,我全要了!"
李大牛心里噼里啪啦打着算盘:广州进价六块,卖二十块零售,批发十五块看似亏了,但算上搭售的尼龙袜(进价三毛卖八毛)、三角裤(进价五毛卖一块二),这一趟净赚——
"差不多1000块!"晚上在招待所,张翠翠用圆珠笔在烟盒背面算出总数,手都有些发抖。这相当于村里壮劳力两年的工分钱。
次日一早,李大牛直奔邮局。汇款单上工整地写着: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张桂枝(小姑)收
金额:七佰圆整
附言:急收野山参天麻五味子可发邮包或等我亲自取"
营业员接过汇款单时多看了他两眼,"同志,现在药材管控,邮包得开箱检查。"
"应该的!"李大牛爽快地掏出身份证,"我是李家村社员,这是让亲戚捎的土特产。"
走出邮局,他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剩余钞票。这些钱得留出一百块给李大秋结婚随礼,再拿五十块置办些结婚用的搪瓷盆、暖水瓶——虽然罗茵茵是城里姑娘,但该有的体面不能少。
还有些电子表磁带什么的,李大牛拿了几件,这是给李大秋的,又和张翠翠去省城买了红绸被面,这算是新婚贺礼。
“早知道不给四果留那么多钱,多带点牛仔裤什么的回来就好了。”晚上,李大牛和张翠翠说着这次收获。
“嗯,下次去就有经验了,就是这车票也不便宜,路上还得看好了。大牛,明天我们就去接娘和孩子吧,不知道大秋请好假了没。”张翠翠正清点行李,剩的残次裤头什么的,明天给李梅,缝缝补补都能用。
“嗯,我已经买好票了,对了,翠翠,这牛仔裤我还留了几条,你记着说是你给弟妹捎回来的。”
“知道,我还能不知道?上次,”张翠翠差点说漏嘴,“要是我们去年去了东北,这时候估计是三木哥当大伯子迎客吧?”
李大牛知道张翠翠说的什么事儿,反正都过去了。
第二天李大牛和张翠翠给了李梅东西,就坐车去了李大秋工作的城市,这是石油城市,基本都是工人建设的。
清晨的长途汽车卷着尘土驶入石油城时,李大牛被窗外的景象震住了——高耸的钻塔像钢铁森林般矗立在地平线上,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厂区穿梭,车把上挂着的铝饭盒叮当作响。
到了地址,李大牛就看见了李老娘,原来这是一个新盖的工人小区。
"大秋分的是三号楼!"李老娘抱着轩轩,领着瑛子,瑛子一见面就找张翠翠抱,这时也指着远处一栋灰扑扑的筒子楼,旁边李老娘说,"说是双职工才能分两间房呢!"
张翠翠默默数着楼层的晾衣绳——密密麻麻挂满工作服和尿布。她突然想起村里宽敞的院子,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嫂子!"李大秋从自行车棚跑来,身上还带着机油味。他身后跟着个烫卷发的姑娘,红呢子外套在灰蒙蒙的厂区格外扎眼。
"这是茵茵,"李大秋耳朵尖都红了,"她特意请了假......"
罗茵茵利落地接过张翠翠手里的包袱,"嫂子,路上累了吧?新房都收拾好了,就差你们来暖房!"
筒子楼的走廊里挤满煤炉和白菜缸,一家人进了202室,迎面看见墙上贴着的红双喜字,下面整整齐齐码着六床大红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