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没有时间限制。”
女子松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
超市代金券掀起一股风潮,接连三天都有人来兑换。
刚开始只是一张一张,到后头有人十张起步。
只是活动结束的快,一月就没了。一直观望的人还在纠结中,便失去兑换资格。
“真的不能再换了?”
“是的。”
一时间,手里的代金券还成了稀缺货。
不过没了就没了,也不是没代金券就买不了东西,只是后知后觉的人有点遗憾。
——
金香从乡下跑到城里,攒了好久的钱,今天去买布鞋。
往日里穿的鞋,原本还算耐穿,可架不住她整日在城里奔波,再加上城里的水泥路,鞋底越来越薄,到如今,大脚趾都能直接触碰到地面了。
新鞋一上脚,那舒适感让她忍不住嘴角上扬。旧鞋她也没舍得扔,打算拿回家,平日里在家穿,新鞋则留着外出干活时穿。
结账时,她从布袋里掏出的铜钱不够,手忙脚乱时,突然摸到一张纸片,拿出来一看,是代金券。
金香眼睛瞬间凉了起来,满脸期待地问:“老板,能用这代金券代替不?”
老板接过代金券,先是眯着眼仔细瞧了瞧,随后眉头微微皱起,沉思了好一会儿。金香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盯着老板。
“能用倒是能用,”老板慢悠悠地开口,“不过这券啊,只能抵八文。”
“老板,你这可不对啊!”金香一听就急了,手指着代金券上的面额,大声说道,“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十文钱呢!你去超市买东西,这券肯定也能当十文使,咋到你这儿就成八文了?”
老板不紧不慢地放下券,敲了敲柜台,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代金券当初是花八文兑换来的,能抵八文已经不少啦。”
金香哪肯罢休,脖子一梗,坚持道:“老板,使用的时候它实实在在能当十文用啊,你不能不认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周围的金香都被吸引过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最后,还是老板松了口:“行吧行吧,看你这着急的,咱俩各退一步,按九文算!”
金香虽然心里还有些不痛快,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了,只好点头同意。老板收了代金券,又找给金香三文钱。
回到家后,金香越想越觉得自己赚了,省了一文钱呢!
老板去超市买东西自然代金券是按照十文钱用的,两人各赚一文。
一开始,大家都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可谁能想到,有一天金香和几个好友聊天,她忍不住炫耀起自己买东西省钱的事儿。这一说可不得了,有人灵机一动。
“金香,你这意思是,代金券跟钱没啥两样啊!”一个朋友惊讶地说道
金香猛地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对啊!我之前咋就没想到呢!”
之后,消息传出去,那些手里有代金券的人,心思开始活络起来,偷偷地以九文钱的价格把代金券卖出去。
到最后,代金券类似一种钱的形态传开,只是体量较小,仅仅小范围传播开,而且有些场合也拒绝使用代金券来代替。
王御熙总结到:“这就是钱啊。”
许英担忧,“它和铜钱还是不同。现在大家不过是因为超市代金券划算,哪天要没了,就没人用了。”
“再仔细想想,大家为什么会相信超市的代金券呢?还不是因为背后有县衙的支持,大家信任县衙,才敢用这代金券。这就好比铜钱,它本身有价值,可大家认可它能当钱用,不也是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信任和共识。”
王御熙接着道,“咱们应该最清楚,共识的重要性。”
确实如此,如今县衙推行的诸多政令,虽说也有人心存异议,可大多不敢公然反对,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周围人都在遵循,随波逐流罢了。
“只要有强大的公信力做支撑,它就能发挥和铜钱一样的作用,甚至比铜钱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实用是一方面,另一宣传也至关重要。
耳融目染、潜移默化很重要,不停的洗脑甚至能塑造不同的人格。
于是,平原县最近开始宣传县衙新造的钱币。
新造钱币对众人来说本是平常之事,每一任皇帝登基,都会铸造新的通宝。但这次县衙开设了几个兑换点,用现有的铜钱进行一比一兑换,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前来兑换的百姓一看,新钱币分了好几种不同颜色,对应不同面值。其中有一张,大家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之前超市的代金券嘛
王御熙之前偷懒,将新币当作代金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