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新币的告示贴满了平原县各个告示栏。
这些告示栏是近来才搭建起来的,随着平原县识字率不断攀升,以往每个告示栏旁都需配备的,专门负责念字、解读政策的书吏或士兵,如今已不再是必需。
虽说百姓识字率有所提高,但要完全认识所有文字仍不太现实。
因此,当下的通知、书本都配上了拼音。这拼音,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新玩意儿,那些七扭八歪的字母,让不少人抓耳挠腮,看的一头雾水。
对于原本就识字的人来说,学习拼音更是难上加难,毕竟,从无到有地学习新知识,可比改变过去的学习习惯容易多了。
还在乡里的赵若希表示,没有啊,她自己学的很快,倒是乡里教学的过程,实在有些折磨人……
此刻,告示栏下挤满了人,这场面出现过许多次,可能每次县衙的公告都是新颖的,每次人都增加。
能够流畅读出来的人被围在中间,扯着嗓子念:“即日起,旧铜钱可在「县衙兑换点」换新币……”
体谅着人们还没认识名词,县衙还贴心的在这处画出来。
脑子活络的已经想明白,恍然大悟地说道:“就是钱局嘛。”
能够识字,还能读出拼音,这在如今可太重要了。正所谓“书同文、字同音”,十里八乡口音各不相同,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有时候甚至连日常交流都成问题。
平原县的不同地方,口音存在差异,相邻的村子之间,某些习俗也不尽相同。不过好在这些差异不大,不影响正常生活。即便如此,推行同音同字依旧十分必要。
除了拼音,还有一项重要的革新——标点符号。在王御熙看来司空见惯的标点,在这个时代同样是个新鲜事物。
在如今的朝代,书本并非完全没有标点。人们会用句读来断句,类似顿号和句号,起到分隔作用;也有一些符号用来标识山川等。
但这些标点的作用较为简单,仅仅起到辅助理解的意义,与平原县现在推行的标点符号完全不同。
如今,平原县将标点符号提升到和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进行了统一规范。
在平原县,随着各项新事物的推行,规范的意义愈发凸显。
就拿各个工厂的生产条例来说,从传统的一人做全件,转变为流水线作业,着实让工人们适应了好一阵子。还有填表,只要和县衙打交道,就难免会碰上。
比如去公安司报案,目前县衙已经不处理案件了,再也没有击鼓升堂之类,县衙转而变成纯粹的行政机构。
杨予乐就碰到过这种糟心事,她的玻璃制品丢了。
对于玻璃厂来说,卖到外县自然是重金,但对平原县来说,算是贵重但也没有那么贵重。
这个玻璃制品是个摆件,对于杨予乐家而言,有点华而不实的意味。所以它最重要的反而是自身的价值。
它是杨予乐在厂里大考试得第一名的奖品,据说这一次考试,杨予乐的名字传遍各种厂。
玻璃厂的管事更是乐的不行,多张面子啊,是她管理的厂子。
连李姐都惊诧不以。
李姐满脸震惊,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杨予乐,忍不住惊叹道:“我就知道你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可真没想到,你居然厉害成这样!”
说着,她又压低声音,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杨予乐说:“在我看好的人里,你可是最出挑的那个。”
杨予乐听到这话,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突然,她像是反应过来什么,疑惑地问道:“看好的人里?李姐,你之前不是说我是最胆大心雌的人吗?”
“这不是挑选人才嘛,”李姐一听,连忙打哈哈,“大家都是最蒂的女子。你呀,就是特别突出。”
杨予乐:“……”
总之,这场由县衙组织的考试,涵盖了各个工厂、士兵等,筹备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杨予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她的名字在各个工厂里口口相传。
出名带来的可不只是声誉,还有工作的变动。杨予乐终于告别了每天简单打扫卫生的日子,从工厂被调到了县衙。
当她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正和杜姐一起扫地呢。
那段时间,杜姐心情一直不太好。她给男儿去登记身份,书吏却告知她,儿子只能随她姓,不能更改。
杜姐为此诉苦了好一阵子。所以,当得知杨予乐要去县衙工作时,不仅杨予乐本人十分吃惊,杜姐更是震惊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