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意识春秋 > 第10章 没有消逝的过去和已经到来的未来

第10章 没有消逝的过去和已经到来的未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说昨天的实验,咱们把特殊照相机调的恰到好处,把千里之外的B,也就是华鸿晓的邻居,给拍下来了。这个听着让人惊奇。但是鉴于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初级意识波的物理性质是什么,能传播多远,等等。所以有可能是能够解释的。“

邹靖停了停,继续说。

“但是如果说,我们昨天发现拍到的照片里出现了好几个月前的人影,那就有点难以理解了。“

说到这,邹靖看了看华鸿晓。那意思好像是说,虽然是在探讨科学,但是对你爷爷最近的过世深感同情。

“那有没有可能那个邻居几个月前看到什么场景时产生的初级意识波,一直还存在呢?“ 马骏问。

就在一瞬间,华鸿晓觉得一股暖流,好像马骏在为自己看到的东西的真实性作辩护。

“不太可能。“ 邹靖摇摇头。”我们知道光也是一种波。这就好像在说,我几个月以前曾经在这个房间打开过一个手电筒,然后就关了。几个月以后,也就是现在,我还能检测到当时产生的光波一样。“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你刚才说的‘现在’。” 朱迪突然发话。

大家都懵了一下,不知道教授说的啥意思。

“我先给大家讲一段小故事吧。1955年3月,爱因斯坦的一个亲密朋友去世了。他给去世朋友的家人写信表示哀悼。信的结尾是一段很著名的话:

‘现在,他再次在离开这个这个奇怪的世界方面略微领先于我。这并不重要。对于像我们这样相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是一个幻觉罢了,尽管我们要承认这个幻觉根深蒂固。’

一个多月以后,爱因斯坦自己也去世了。“

沉寂。

大家都在思考科学大师这么富有哲理的话是什么意思。

华鸿晓也不能完全领会,但是隐隐觉得,这段话好像是对自己失去爷爷的安慰。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概念都不是绝对的。比如同样两件事,我们可以称之为事件一和事件二。对一个观测者来说事件一先发生,事件二后发生;那么有可能对另一个观测者来说,事件二先发生,事件一后发生。” 怕学生们听不懂,朱迪特地用两只手比划,左手表示事件一,右手表示事件二。

“那么就是说,对一个观测者来说,事件一发生在事件二的过去;对另一个观测者来说,事件一发生在事件二的未来。” 邹靖若有所思地说。

“没错。1908年,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在四维时空里,我们刚才所说的事件一和事件二,是同时存在的。究竟谁是过去,谁是未来,谁是现在,只不过是不同观测者选择不同的坐标系来观察产生的‘幻觉‘罢了。” 朱迪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那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两件事到底谁发生在过去,谁发生在未来啊?“ 久不开口的马骏好奇地问。

“好问题。有一种解释认为,真实情况就是时间的流逝也是一种幻觉。过去发生的事,其实没有过去。将来发生的事,其实已经发生。它们跟现在发生的事一样,都同时存在于这个四维时空中。有人把这称之为’块状宇宙理论’“。朱迪用手比划了一下,示意一大块东西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一片惊愕,都对这个理论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如果初级意识波也是存在于这样的块状宇宙中,那我们现在通过实验手段与以前的意识波产生共振,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所谓的’现在’和‘以前’,在这个宇宙中本来就不存在,或者说同时存在?“ 邹靖又显得兴奋起来。

“根据这个理论,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理论上可以捕获以前的人的意识片段。“ 朱迪说完又不忘加了一句,”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

“那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也能捕获以后的人的意识片段呀!“ 马骏突然说。

陈雯突然笑着拍起手来。

“师弟,如果你进入了几个月以后人的意识,一定要留意彩票号码哦!” 她回过头来笑着对华鸿晓说。

大家一阵窃笑。连朱迪也被逗得满脸开了花。

也只有大师姐,才敢在朱迪面前作科学探讨时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但是另外一种理论认为,这个块状宇宙只包含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事情确实还没有发生。随着未来的到来,未来不断变成现在,所以这个宇宙不断膨胀。这个理论叫‘膨胀块状宇宙理论’ “。朱迪用两只手,比划着一个膨胀中的宇宙。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我们只能捕获以前或者现在的人的意识片段?没法看到未来罗?“ 陈雯夸张地翘着嘴,表达对失去预知彩票能力的不满。

“朱老师,我正在想办法打听,看我昨天看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我的邻居几个月前看到了。“ 陈雯的表情让华鸿晓想起了岳雨佳。

朱迪点点头,对这个新实验助理追踪科研的主观能动性表示满意。

“很好。不过就算对方不记得这个场景,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无意间看到的东西,不一定会在意。另一方面,就算对方说记得这个场景,我们也不能妄下结论。科研最重要的是可重复性。要用多次实验反复验证一个结论。“

华鸿晓默默祷告,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验证这个神奇的理论。

虽然在直觉里很难理解,但如果过去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过去,那我们也许不需要对亲人去世过分哀怨。

如果未来的事情已经到来,那我们也许不需要对不确定的未来,甚至死亡,感到恐惧了。

也许,爱因斯坦当时写那封信时,也是这么想的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