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云走后,白春枝还愣了半会儿才开始做饭,忍不住心直怦怦跳。
“看来,还是我对市场挖掘太少了。”
饭桌上,白春枝跟老爷子和萧远山说起姜淑云的来意,还不断地感慨着。
“这主意确实是一个不错,就看我们这儿还能不能挖出点更有特色的东西了。”
萧远山点点头,其实还是往外走的机会少,不知道自己这儿跟别处的差别,他们稀松平常的东西,说不定外面还真少见的。
但要大众都认可的,就得花点心思去找找了。
提起这个,也想起上次林茂祥来得匆忙,指导完就走了,天麻倒是带回去了,但他们入秋前后任务重,还没回话的。
“我明天再给林老师打个电话。”
“对,我也是这么给姜淑云说的,他们要大老远的拎回去,里头就那么点山货,确实不太像样,还是得有些撑场面的东西。”
白春枝这是站在送礼人的角度考虑了。
人家花钱要个礼盒包装一下,没说直接要一麻袋了,那就是得面儿上好看,他们当然也要把里子给做扎实点,才走的长远。
说着,就聊到中秋,礼盒肯定是要做的。
白春枝老早和老爹说了要收玉米皮的,就是才打了谷子,稻草也不慌着烧,先选点好的出来,都是可以编篮子的,他们这回要多弄点花样了。
而且今年的中秋还很特别,刚好就在国庆当天。
“那些单位厂子几乎都要放假的。”
不等白春枝乐观的畅想一番,老爷子从包里摸出一颗糖来,那包装就跟大白兔差不多,不过仔细一看却不是。
“这是我们这儿国营食品厂生产的糖了,不晓得你们还有没有印象,小时候还吃过的。”
“小天使?”
萧远山瞧着那块糖有些不确定,他从脑海中翻找出了点片段——
孩童时期的萧远山分过一颗给扎辫子的白春枝。
听夫君这么说,白春枝也唤醒了那点模糊的记忆,小小的她似乎还收藏过那个糖纸了,甜甜的味道倒是留在了心中。
“对。”老爷子点点,“你们年轻一辈还不太清,这家食品厂公私合营的时候就主打中式糕点,国营时期更是各地的老师傅了,月饼人家是一直在做的,今年厂子还复名,估计会有大动作。”
“您上哪儿听来的?”
萧远山接过那颗糖,打开糖纸,上面果然不是“综合食品厂”了。
“人家售货员说的还有假啊?”
老爷子这点情报,还是他去买下酒的花生胡豆人家说的,原来他就爱吃他们家的鱼皮花生和怪味胡豆,等他让人再称点糖才想起来,孙子都大了。
“东西可以吃,酒要少喝。”
萧远山一听就知道老爷子又往供销社逛了,把糖装回去,提醒道。
“晓得晓得!”
老爷子摆摆手,说着还看了眼孙媳妇,为了让他少喝酒,白春枝还买了汽水放家里了,他不过是有点馋了才去买点零嘴儿了。
“那我们这,肯定比不上食品厂吧?”
被老爷子这么一说,看夫君也确定人家老店名都改回去了,白春枝不由气短了一截。
想想也是,往年就算日子不太好过,中秋的时候,那供销社放那么多月饼都能卖完的,团圆佳节,每家每户总得意思意思了。
“咱们干嘛跟食品厂比?”
萧远山把那颗糖又递给了小娘子,老爷子也该少吃糖的,然后才解释道。
“你想想,我们端午的礼盒一开始是想卖给谁的?”
“客商们和单位那些不觉得是负担又有需求的人。”
白春枝掰着指头细数了起来,一开始想做礼盒,也是因为人家客商了。
“是啊!”萧远山对小娘子后面这个补充总结表示赞同,说得非常好,“你再回想一下,供销社那些月饼都是怎么包装的?”
“就是纸包的啊,那种防油纸吧?”
白春枝他们去年也买过,因为要给娘家送节礼,还是觉得买的要好点,村里人一般都自己做,不过味道比较单一,她捏着手上的糖,忽然拆开了又补充道。
“我觉得这种糯米纸的要好些。”
“……”
萧远山瞧着小娘子在认真思考用什么纸了,无奈笑了笑。
“不管他们用什么纸了,我想我们推销的对象应该和食品厂的不重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