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菜菜逢生 > 第21章 明台入我心 5

第21章 明台入我心 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绿芹爹娘这里知道的信息,明显比八格电挖出的梗概内容更详细。

赵芹觉得女儿已经成长到能撑起家庭经济的阶段,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女儿,柳志在旁边补充。

柳志,即绿芹的爹,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柳南县,属于“柳”姓这一地方大姓的一支,细究起来,柳志和柳姨娘很可能拥有同一个祖先。

不过,柳家的主脉和族谱都在柳城的柳东县,柳志和柳姨娘这种旁支,没有族谱记录源流,已无法验证家族过往了。

从柳志往上数,大概五、六代,不知是他的哪一辈爷爷,就是最开始维护明台山的樵夫之一。

柳志虽然忘了是哪一辈,但他小时候听自己爷爷说过,最开始只有七个樵夫一起维护明台山,其中五个姓柳,另外两个分别姓刘、赵。

赵姓也是柳城的一个大姓,比如柳南镇的赵昀锦、来自柳北县的赵芹,都是柳城本地的赵姓。

守山樵夫的后代,都继承了守山的事业,但第二代人明显心思更活络。他们鼓舞其他百姓一起加入,形成一个护山组织,这时,守山人数从7变成了18。

这18个人中,有人更大胆,提议成立一个教会组织,宣传并集资,在山腰修建一个教会活动场所。

没想到大部分人都同意了这个提议,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仅五年就完成那个简单的提议。之后一年,他们迅速吸纳其他百姓加入,完善教会相关内容,那就是明台教的雏形。

从那个人提出建议开始,一切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至少在樵夫的后代心中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樵夫的七个后代,不知不觉间,被一一踢出明台教。

最开始护山的樵夫,估计想不到,自己不求回报、诚心守山,期待能传下来的事业,到第二代就断了,从此,樵夫的后代们,再也无法合乎“规定”地守护明台山。

樵夫的后代中,唯一能与明台教扯上关系的方式,就是年轻的姑娘们被选为圣女,去跳祈福舞。

林逢生听得目瞪口呆,她看了八格电给出的信息,还以为明台山一直有樵夫后代在守护呢!

柳志的言语间,满是可惜可叹的情绪,而赵芹说起来,则更像是客观冷静地描述他人的故事。

“那个最开始提议的人,似乎是姓朱,此后朱家一直是明台教教主。”

赵芹冷笑一声,继续说:“现在柳南县的县令也姓朱。”

赵芹说的内容倒是客观,但语气中却是讽刺和不满。

林逢生听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个信息也太劲爆了,一看就有猫腻。

随后,赵芹顺着朱家这个话题,道出了更多信息。

现任明台教教主是朱守正,朱守正的亲弟弟朱绅民则是现任县令。

朱绅民是通过正规途径考取功名的,但在分配任职地时,他肯定花了不少心思,才得以就任柳南县县令。

当朝任职官员法条中规定了,须在外地任职超过七年,任职期间有功无过,才能申请调任家乡的官位。

朱绅民不知怎的,变成了杨城的朱氏后代,随后新官上任柳城的柳南县县令。

朱绅民的儿子朱佑宇则考上秀才,此后游手好闲,没干一件正事。朱绅民似乎也对儿子没什么要求,任其发展。

明台教教主朱守正没有后代,就认朱绅民的儿子朱佑宇为义子。

所以朱佑宇游手好闲的主要地点,就是柳南镇上和明台山上。

林逢生一边听,一边让八格电做笔记,理出一个人物关系网。

赵芹自己说着说着,发现了奇怪之处。

柳姨娘本名叫柳依水,她的姐姐是柳依人。柳依人的事件,正好是发生在朱绅民考取官位之前。

那一年,朱绅民还是柳南镇的年轻秀才,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少媒人眼中的香饽饽。

偏偏这镇上的少年喜欢梨花村的姑娘柳依人。

“啊?你可别在孩子面前乱说!哪有这回事?”柳志忍不住制止芹娘。

芹娘白了这柳木脑袋一眼,肯定地说:“这是真事!不过是你们这种粗老爷们没看出罢了,当时村里的妇人和年轻女孩,哪个不知道?而且每月,他俩总挑在同一天、前后脚去拜明台观!”

赵芹拊掌回忆:“不对,不止一天!至少三天呢!他们每月至少去三天!”

“怎么可能!朱……县令还是秀才时,柳依人可是被选为圣女了!圣女的重要条件就是、就是纯洁的女子!”柳志憋红了脸,压低了声音,表达出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赵芹已经绣好护腕了,她收起针线,倒了杯水,悠哉游哉,似乎不急着说什么。

林逢生见状,见缝插针地收拾好碗筷,又凑到桌子前,摇摇芹娘的胳膊,求她切个瓜给自己吃——

“娘亲,你就说说嘛?到底怎么回事?我相信你的判断,娘亲~”

赵芹回头看了看,院门早就被柳志关上了,房门也上了阀,黑天暗地中,外面听不到什么人声,只有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叫。

赵芹叹了口气,把自己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说给了绿芹听。

赵芹和柳依人虽然年龄相仿,但不是很熟,加上自己当时刚嫁到梨花南村不久,还处于适应环境的阶段,没有太多结识朋友的机会。

那是赵芹来梨花南村的第一个月,柳志虽然对她颇多照顾,但毕竟是个男子,很多事情不方便跟赵芹一起做,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沉浸在新婚燕尔之中。

赵芹在河边洗衣服时,鼓起勇气和周围妇人聊天,几个妇人打趣着说,她既然嫁过来了,以后便是梨花村的人,是要去明台山拜拜的,乞求先人保佑。

赵芹很是迷惑,自己不是在梨花南村吗?她们怎么都说梨花村?去明台山求先人保佑又是什么说法?

周围妇人看出她的疑惑,其中一位二十几岁的妇人,近日正好要去拜明台山,便邀上了赵芹一起。

去明台观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林间枝叶,照映出浮动的光圈,落在登山的石板路上。

赵芹非常惊讶,她第一次见这么方便的登山路,甚至比柳城某个名寺的登山路还要平坦,只不过这里没有那么宽敞,只能供四人并排走。

赵芹和妇人搭话,说起柳城名寺的登山台阶,可供八人并排,这个明台山的台阶,虽然仅有四人宽,却平整许多。

妇人骄傲地向她介绍了明台山的来历。

走到明台观时,赵芹已经知晓了明台教的源流。

妇人家中还有事,拜完明台观便走了,赵芹则根据妇人之前的介绍,慢慢游览着明台山。

她从明台观出来后,顺着石阶绕往山的另一侧,妇人说另一侧有一个高高的观景明台,可以俯瞰整个柳南县。

可惜那天她没有登上明台,因为她在绕过树荫时,发现了卿卿我我的朱绅民和柳依人。

赵芹的耳朵异常灵敏,在听到细微动静时,止住了步伐,四处张望,终于在山林间,看见了几乎与树干融为一体的同色衣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