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史记节选 > 第109章 货殖列传6

第109章 货殖列传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允许我简单说说现今世上方圆千里之内,讲述贤人之所以能够发财致富的原因,让后世的人能够观摩并选择学习。

蜀郡卓氏的祖先,原本是赵国人,凭借冶炼铁器发家致富。秦国攻进赵国时,卓氏受到胁迫离开赵地,迁徙到别的地方。卓氏被掠夺,只剩下夫妻两人推着小车,依从诏令来到迁徙的地方。许多被迁徙掠夺的稍有些剩余钱财的人,都争相贿赂官吏,乞求官吏将自己安排在近处,结果被安排在葭萌。

只有卓氏说:“这里土地面积狭小,土地贫瘠。我听说汶山脚下土地肥沃,地里的大芋头形如蹲鸱,人们一直到死都不会挨饿。那里有很多百姓在集市上做工,很容易做买卖。”

于是自行请求迁徙到远处。卓氏迁徙到临邛,非常高兴,于是就在有铁矿的山里鼓风铸造,并巧妙地运用人力财力,苦心经营,滇蜀两地的百姓都为他所用,卓氏后来十分富裕,拥有上千名僮仆,整日享受着田池射猎的快乐,这样的生活足以和君主相比拟。

程郑,是从山东迁徙过来的俘虏,他同样从事冶炼铸造工业,他将铁器产品卖给发髻如椎的少数民族居民,程郑的富贵程度与卓氏相同,他们都居住在临邛。

宛县孔氏的先人,是梁国人,以炼铁为业。秦国攻打魏国的时候,孔氏被迫迁徙到南阳。他在南阳进行大规模地冶炼铸造工业,规划整治了坡地鱼塘,车马成群结队,与诸侯交游,因此而经商并赚取很多的利润,享有游闲公子乐善好施的美名。但是他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他所赠予别人的那点钱,远胜那些吝啬小气的商人。孔氏家族的财富多达数千金,所以南阳做生意的人都仿效孔氏的雍容大度。

鲁人的风俗习惯向来节俭吝啬,而曹地的邴氏更是如此。邴氏凭借冶铁起家,财富多达万万钱,但是家中从父兄一直到子孙都有一个统一的约定,俯有所十,仰有所取。他家借贷和贸易遍及各个郡国。邹、鲁两地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文学创作转而追逐功名利禄,他们都是受到了曹地邴氏的影响。

齐地的民俗是轻视奴仆,只有刀闲非常重视喜爱他们。那些狡黠凶狠的奴仆,人人都害怕,只有刀闲肯收留他们,派他们为自己追求渔盐等商业的厚利,或者让他们驾着成群结队的车辆,前去结交郡守、丞相。刀闲越是信任他们,越能获得他们的帮助,最终家中钱财多达千万。因此百姓传说“宁愿免除自己的官爵,也不要放弃到刀家做奴仆的机会”,说的就是刀闲能够让狡猾的奴仆自己致富同时又能让他们对自己竭尽全力。

周人已经十分吝啬了,但师史更是吝啬得厉害。他用来运输货物的车子数以百计,在各地郡国做生意,无处不到。洛阳位于齐、秦、楚、赵的中心,穷人到富贵人家去侍奉学习,夸耀自己外出经商时间长、经过洛阳的次数多却从来没有进过家门。因为师史善于任用这样一类人,所以他能赚到七千万钱。

宣曲任氏的祖先,曾任担任过督道的仓吏。

秦朝破败的时候,各路豪杰们都争相抢夺暴秦的金银珠玉,只有任氏将粮仓里的米粟全部储藏起来。

后来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的时候,百姓没有办法耕种,每石米的售价高达万钱,英雄豪杰们的金银珠玉尽归任氏,任氏就是凭借这个方法发家致富的。

富人们争相显示自己奢华的生活,但任氏放下富人的架子,勤俭节约,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农田畜牧业上。对于田地和牲畜,人们都是抢着购买价格便宜的,只有任氏专门购买价格昂贵而且土壤肥沃的。因而任氏的富有,得以延续了数代。

任公的家法规定,不是自家田地里、牧场里出产的物品,不允许用,如果官府的公事没有做完,就不可以喝酒吃肉。

任氏凭借这个家规成为乡里人的榜样,所以他很富有而且皇上也很器重他。

边疆向外开拓的时候,只有桥姚有上千匹骏马,两千头牛,一万只羊,万锺粮食。吴、楚七国刚刚发生战乱的时候,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需要跟随军旅一同出征,需要借有利息的贷款,放高利贷的人都认为列侯封君的食邑封国在关东地区,关东战事胜利与否还不能最终确定,所以没有人肯借贷给他们。

只有无盐氏拿出千金来借贷,其利息为本钱的十倍。三个月后,吴、楚两地平定。一年当中,无盐氏的利息就高达本金的十倍,因为如此,他一家的富有程度可以与关中相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