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故都蓟也是勃海、碣石之间的一座城邑。南部与齐、赵接壤,东北毗邻匈奴。从上谷一直到辽东,土地辽阔,百姓稀少,多次遭受入侵掠夺,民俗与赵、代两地十分相似,百姓迅捷强悍,做事情欠缺考虑,当地盛产鱼、盐、枣和栗。北面邻近乌桓、夫余,东面又能控制秽貉、朝鲜、真番的有利资源。
洛阳向东可以到齐、鲁两地经商,向南可以到梁、楚两地做生意。因此泰山的南边就是鲁,泰山的北边就是齐。
齐地依山傍海,土地肥沃,幅员辽阔,适合种植桑麻,百姓大多从事彩绸、麻布、丝帛、鱼、盐等生产活动。临菑也是东海和泰山之间的一座城池。那里民风豁达宽容,而且人民足智多谋,喜欢议论,多以土地为重,很难动摇离散他们,这些人害怕聚众斗殴,却敢于持刀行刺,因此经常发生抢劫他人的事情,这是大国的风气。当地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全。
而邹、鲁两地在洙水、泗水之间,还保留着周公遗留下来的风俗,喜欢儒家学术,礼仪十分完备,所以那里的百姓为人都很小心谨慎,盛产蚕麻,但是没有富饶的山林水泽。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人们生活节俭,害怕犯罪,远离奸邪之类的事情。等到他们衰落以后,则热衷于经商,追求财利,比周地之人还要严重。
从鸿沟往东,芒山和砀山往北,一直到巨野,是梁国和宋国的土地。陶、睢阳也是当地的一个都市。当年唐尧在成阳兴起,虞舜在雷泽捕鱼,商汤在亳都创建都城。那里的百姓仍有先王的遗风,性情宽厚庄重,很多人都是君子,喜欢农耕,尽管没有富饶的山林大川,但是人们能够节衣缩食来收藏财物。
越、楚两个地方有三种风俗。从淮北沛郡一直到陈郡、汝南、南郡,这块地区是西楚地区。西楚地区的民风剽悍轻捷,人们很容易发怒,土地贫瘠,百姓很少积聚财物。江陵原本是楚国的郢都,西面通向巫郡、巴郡,东面又有富饶的云梦泽。陈郡位于楚、夏交会的地方,那里有鱼、盐之类的货物流通,那里的民众大多数是商人。徐城、僮县、取虑等地的百姓则是民风清白严刻,非常重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