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史记节选 > 第104章 货殖列传1

第104章 货殖列传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子》一书说:“推行政治的极致,就是毗邻的两个国家能够远远地互相望见,鸡鸣狗吠彼此之间能够听到,百姓各自认为自己所吃的食物是最美味的,认为自己所穿的服装是最漂亮的,安于本地的习俗习惯,乐于经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样一直到年老死亡,彼此也不相往来。”

如果一定要将这些作为此生追求的目标,就近代而言,除非堵塞住百姓的耳朵和眼睛,否则几乎没有办法实现。

太史公说:神农氏之前的事情,我已经不知道了。至于像《诗》《书》中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耳朵眼睛都要享受歌舞和女色的美好,嘴巴要品尝各种山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享受舒适快乐,心中想着向别人夸耀极致铺张的权势和荣华。这样的恶习慢慢侵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就算是用美好的理论去挨家挨户地劝说开导,最终也无法让他们感化。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然后才是对他们进行教诲,再其次是整顿他们的行为使之整齐划一,最下等的方法是与他们争利。

崤山以西的地区盛产木材、竹子、榖木、苎麻、牦牛、玉石;崤山以东的地区盛产鱼、盐、漆、蚕丝、音乐以及美女;长江以南的地区盛产柟木、梓木、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牙和皮革;龙门、碣石以北的地区盛产马、牛、羊、毛毡、皮裘、兽筋和角;铜、铁都是在方圆千里之内,通常出产于山中,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零散分布。

这就是各地物产资源的大致分布情况。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百姓喜爱的,俗语中所说的民间用于服装、饮食、养生、送葬等方面的物品。

所以人们要依赖农民出产粮食,要依赖负责山林水泽开发的虞人才能运送物品,要依赖工匠将它们制成器物,要依赖商人进行货物流通。

这些难道需要依靠官府的政令教化来调发征召才能约期相会吗?

人人各尽其能,各尽其力,以此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某个东西价格便宜的时候人人都会购买导致物价上涨,价格昂贵的时候人人都不会购买致使物价下跌。

人们各尽其能,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愉快地从事自己所做的事,如同水往低处流,无论白天晚上都没有停止的时候,不需要征召它就会主动前来,不需要强求百姓他们就会主动生产物品。

这不正与“道”互相吻合,顺应自然的验证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粮食就会出现短缺;工匠不生产器物,器物就会短缺;商人不进行贸易往来,粮食、器物、财富等生活三宝就会彼此隔绝,无法流通,虞人如果不生产,财货就会匮乏缺少。财物匮乏缺少,那么山林水泽就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开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