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
汉武帝读到《子虚赋》后大为赞赏,感叹道:“朕偏偏不能与这位赋家生活在同一时代啊!”
杨得意趁机回禀:“陛下,臣的同乡司马相如自称这篇赋是他所作。”
汉武帝惊讶不已,立即召见司马相如询问。
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
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
司马相如构思时,以“子虚”(字面意为“虚构”)代表楚国的夸耀者;“乌有先生”(意为“没有此事”)作为齐国的反驳者;“无是公”(意为“并无此人”)则象征天子的至高权威。他借这三人的对话展开铺陈,通过比较天子与诸侯的苑囿规模,最终在赋的结尾归于节俭之道,以此委婉劝谏帝王。赋文呈奏后,汉武帝读罢龙颜大悦。赋中写道:
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车马,与使者一同出外打猎。
打猎完毕,子虚前去拜访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此事,恰巧无是公也在场。
大家落座后,乌有先生向子虚问道:“今天打猎快乐吗?”
子虚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