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史记节选 > 第23章 汲郑列传1

第23章 汲郑列传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祖先曾受到过古时卫君的恩宠。到汲黯已是第七代,世代都担任卿大夫。汲黯靠父亲保举而袭任官位,在孝景帝时担任太子洗马,因为庄重严肃被人敬畏。孝景帝刘启驾崩,太子刘彻即位,任命他为谒者(天子传达)。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听说这件事后,就召汲黯入朝,任命他为中大夫。由于汲黯多次直言进谏,不得久留朝中,后来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并推崇黄老学说,在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时,喜好清静少事。他挑选得力的郡丞和书史来担任具体事务,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

皇帝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色一变,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惊恐担心。

皇帝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真是太愚直了!”

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汲黯身体多病,已经病了三个月,汉武帝多次特别允许他请假养病,但他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一次病情严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汉武帝问:“汲黯这个人怎么样?”

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

皇上说:“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好家伙,你们俩这么熟吗)。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是因为害怕被叨叨吧,哈哈哈,视汲黯如洪水猛兽,刘彻你和李世民应该是有话聊的)

张汤刚以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曾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恶欲念。安国富民,使监狱空无罪犯,这两方面你都一事无成。相反,错事你竭力却做,大肆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尤为甚者,你怎么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也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会断子绝孙的。”(哈哈哈,淬毒的小嘴,难怪刘彻不敢不尊敬你,哈哈哈哈哈哈)

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爱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喜欢咬文嚼字)。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不肯屈服,他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当时,汉朝正对外征讨匈奴,并招抚四方的少数民族。汲黯主张少事,尽量避免战争,他利用向皇上进谏的机会,经常提出与匈奴和亲的建议,反对发动战争。皇上当时正推崇儒术,尊重公孙弘。随着国家事务日益增多,官吏和百姓开始耍小聪明。皇上为了维护秩序,着重文法,张汤等人多次上奏判决案件,以求皇上赏识。而汲黯经常批评儒生,当面指责公孙弘等人只是心怀诈谋,装扮聪明,以迎合皇上,取悦于人,而那些执笔的官吏则擅长深文巧诋,陷害人于罪,使人们不能回归真实,以取胜为功。皇上越来越重视公孙弘和张汤,而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担任丞相后,对皇上说:“右内史管辖的地区有很多贵人和宗室,难以治理,非重臣不能胜任,请调汲黯担任右内史。”

汲黯担任右内史数年,官务并未废弛。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